乳房疾病
乳痈一、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初产妇乳头破碎、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哺乳方法不当/乳汁多而少饮、断乳不当→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乳痈。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露胸哺乳→外感风邪/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之气侵入乳孔→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二、辨证论治
粉刺性乳痈一、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粉刺性乳痈也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二、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粉刺性乳痈在急性炎症期易与炎性乳腺癌相混淆。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发热,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弥漫性肿大,无明显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病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甚至于发病数周后死亡。
乳晕部痈疖粉刺性乳痈在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常被误诊为乳晕部一般痈疖,根据素有乳头凹陷,反复发作的炎症,以及切开排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或油脂样物等特点,可与一般乳房部痈疖相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液,呈血性及淡*色液体,有时乳晕部触到绿豆大圆形肿块,易与粉刺性乳痈相混淆。但无乳头凹陷畸形,乳孔无粉渣样物排出,肿块不会化脓。
乳房部瘘管多为急性乳腺炎、乳房蜂窝织炎或乳房结核溃后形成,病变在乳房部,瘘管与乳孔多不相通,无乳头凹陷畸形。
此外,还应注意与乳房结核、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纤维瘤相鉴别。
乳漏一、病因病机乳房部漏管,多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致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或因乳痨溃后,身体虚弱,日久不愈所致。
乳晕部漏管,多因乳头内缩凹陷感染*邪,或脂瘤染*溃脓疮口久不愈合而成。
二、乳漏的外治法
腐蚀法先用提脓祛腐药,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必须使创面从基底部长起。垫棉法适用于疮口漏乳不止和乳房部漏脓腐脱尽后,以促进疮口愈合。切开疗法适用于浅层漏管及腐蚀法失败者。乳晕部乳漏手术的关键是切开通向乳头孔的漏管或扩张的乳腺导管。切开后创面用药同腐蚀法。挂线疗法适用于深层漏管,常配合切开疗法。
乳核一、概念及特点: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其特点:好发于20~25岁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历代文献将本病归属“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
二、辨证论治
乳癖一.概念
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二.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有肿块[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有关。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
三.病因病机
①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
②精神刺激→急躁恼怒→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蕴结乳房胃络;
③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淤成块;
④冲任失调→气血凝滞/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四.辨证论治
乳岩一、特点: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
二、辨证论治
习题练习1治疗邪气阻滞经络,营卫不和所致乳房疾病的原则是()A.活血清热解*B.解郁化痰清热C.补益扶正解*D.调和营卫祛邪E.解表清热利湿2乳痈热*炽盛证最常用的方剂是()A.瓜蒌牛蒡汤加减B.牛蒡解肌汤加减C.透脓散加减D.橘叶散加减E.开郁散加减3粉刺性乳痈相当于西医的()A.急性乳腺炎B.化脓性乳腺炎C.浆细胞性乳腺炎D.结核性乳腺炎E.淋巴细胞性乳腺炎岁以前的女孩出现乳晕部肿块,中医称之为()A.乳核B.乳疬C.乳痰D.乳癖E.乳发5乳舰肝火偏旺证的常用方剂是()A.逍遥蒌贝散B.龙胆泻肝汤C.内疏*连汤D.丹梔逍遥散E.柴胡舒肝散1.D2.C3.C4.B5.D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执医考点的咨询,点击下方蓝色字体
最后38天,助你攻破中医内外妇儿!!!
如有疑问,请咨询青橘医考客服
●内容说明:排版/佳子呼呼,审证明阅/青橘君
●版权申明:文章来自于青橘医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xy
qingj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