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胃肠道超声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与新进展
文献来源:中华炎性肠病杂志,,3(4):-
作者:陈瑜君、陈淑玲、谢晓燕
单位:医院
核心观点内容精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性疾病。在治疗随访过程中,IBD患者需要监测和评估疾病部位、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胃肠道超声(gastrointestinalultrasound,GIUS)用于IBD的诊断随访已有40余年,其操作简便、经济、无辐射。
年欧洲超声联盟指南等已将GIUS推荐为IBD一线诊断手段,尤其是在妊娠、儿童、重症IBD患者中更被列为首选检查手段。
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等新技术的开展是近年IBD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传统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
传统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是GIUS应用于CD的基础,可观察包括疾病部位、肠壁厚度、层次、蠕动、肠壁血流信号、肠系膜回声、肠道并发症等。
肠壁厚度是GIUS诊断CD的主要指标,其增厚程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尤其在评估小肠病变中有优势。
一般情况下,肠壁厚度3mm即可认为是肠壁增厚;肠壁厚度4mm的标准诊断IBD的特异性更高。
Limberg分级是公认的半定量评估肠壁血流情况的分级标准,包括5个等级,分别是:
0级,正常肠壁;I级,肠壁增厚,未探及血流信号;Ⅱ级,肠壁增厚,并见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Ⅲ级,肠壁增厚,见长条状的血流信号;Ⅳ级,肠壁增厚且有与肠系膜相连的长条状血流信号Limberg分级可反映CD疾病活动度,与内镜下评分相符。
肠壁厚度和肠壁血流信号是GIUS观察CD病变的主要指标,此外还有肠系膜改变。
CD的肠系膜肥厚表现为肠旁肠系膜回声增高或"肿物包裹样表现"(masseffectwrapping),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通过肠壁层次结构变化,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可鉴别诊断炎性狭窄和纤维性狭窄。
层次结构消失,肠壁血供丰富提示炎性狭窄;层次正常、缺乏血供提示纤维性狭窄。
传统超声在诊断狭窄、脓肿、瘘管等并发症方面,与CT和MR的诊断效能相似。
GIUS检查过程中采用口服或灌肠的助显剂(如聚乙二醇),有助于显示多节段狭窄的病变肠段,尤其是小肠部位的病变;
缺点是需要肠道准备,限制其作为床旁即时超声的使用。
二、超声造影在CD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CEUS)是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肠壁的血流灌注情况,可通过特定软件分析,客观准确地对多个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包括量化CD疾病活动度、鉴别诊断炎性和纤维性狭窄、鉴别脓肿与蜂窝织炎。
肠壁血流灌注模式在CEUS模式下,表现为4种形态,
稍高增强(缓解期);黏膜下层增强(活动期)由内向外全层增强(活动期)全层迅速增强(活动期)CEUS定量参数分析是指使用量化分析软件,以CD正常肠壁或近旁肠系膜为参照,通过定量评估各种参数变化来评估疾病活动度,得到的结果更客观。
三、超声弹性成像在CD中的应用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不能直接、无创评估肠壁的组织硬度。
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超声领域的新技术,可经腹评估CD肠壁硬度,经济、安全、无创地鉴别炎性和纤维化狭窄。
一项研究对35例行肠切除术的CD患者术前行狭窄肠段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弹性模量值与大体标本病理纤维化指标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肠壁的剪切波弹性值可反映纤维化程度。
四、介入超声在CD中的应用
采用经腹腔内超声造影(IC-CEUS)诊断CD内瘘是一项创新性应用。
CD合并腹腔脓肿患者,通过穿刺抽脓后,在脓腔局部注入稀释造影剂,在造影模式下观察造影剂走行,显示脓腔、瘘管、肠腔和周围脏器的情况。
该技术可直接观察到瘘管形态解剖、数目、直径、走行及内外口,尤其对诊断细小、走行复杂的瘘管有优越性,可做为内瘘管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IC-CEUS的超声造影剂为气体微泡,从脓腔流入病变肠腔或膀胱相对容易,因此对复杂和细小的瘘管的检出率高。
当存在内镜检查禁忌证、取材不满意或消化内镜无法到达病变肠段时,经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作为鉴别诊断CD和肠淋巴瘤、肠癌等其他肠道疾病的重要补充手段。
胃肠道穿刺活检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肠瘘、消化液漏、腹膜炎、针道转移等,规范操作下发生率低。
五、超声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
UC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肠镜是评估UC的主要手段,胃肠道超声(GIUS)在UC中的应用比CD少。
GIUS可观察UC的肠壁厚度,评估其活动性。
轻度UC患者的肠壁以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增厚为主,重度患者肠壁层次结构消失。
彩色多普勒可更为客观显示肠壁血供,判断炎症反应情况。超声也可诊断中*性巨结肠。
综上所述,传统超声及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等新技术对IBD领域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
目前已应用于IBD的初诊筛查、确认病变部位和范围、半量化或量化疾病活动度、诊断并发症、疗效预测与早期疗效评估、术后随访等。
(内容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删减)
本文已获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编辑部授权使用,原文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内容可通过万方数据阅读下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