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白蔹,疮痈难愈,水火烫伤之要药,清热解毒
TUhjnbcbe - 2021/5/19 17:49:00
现在白癜风好治吗 http://www.wxlianghong.com/
白蔹(学名: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卷须不分枝或卷须顶端有短的分叉,相隔3节以上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3-5小叶,小叶片羽状深裂或小叶边缘有深锯齿而不分裂。聚伞花序通常集生于花序梗顶端,直径1-2厘米,通常与叶对生。果实球形,直径0.8-1厘米,成熟后带白色,有种子1-3颗;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基部喙短钝。花期5-6月,果期7-9月。分布于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四川。生长于海拔-米的山坡地边、灌丛或草地。

落叶攀援木质藤本,长约1m。块根粗壮,肉质,卵形、长圆形或长纺锤形,深棕褐色,数个相聚。茎多分枝,幼枝带淡紫色,光滑,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3-5cm,微淡紫色,光滑或略具细毛;叶片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中间裂片最长,两侧的较小,中轴有闲翅,裂片基部有关节,两面无毛。

聚伞花序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8cm,细长,常缠绕;花小,*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雄蕊各5;花盘边缘稍分裂。

浆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白色或蓝色,有针孔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山坡地边、灌丛或草地,海拔-米。

分布范围

产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材概述

白蔹出自《本经》。陶弘景:白蔹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捣敷痈肿亦效。《唐本草》: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殊不如白芷。《本草图经》:白蔹,今江淮州郡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濠州有一种赤蔹,功用与白蔹同,花实亦相类,但表里俱赤耳。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主治:疮疡肿*,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晒干。

注意: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药理作用

1、抑制作用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mg/kg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2、辅助镇痛作用

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3、抗癌作用

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临床应用

1.治疗外科炎症

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l例,除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药物。用药后疼痛减轻,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

2.治疗扭挫伤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

3.小偏方

取白蔹适量研末,每次取适量,用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

每日1次,以愈为度。

本方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

共观察31例,一般经治2~3天可愈。

临床报道

1.治疗细菌性痢疾 白蔹块根晒干或焙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g,每次6粒,日服3次.急性菌痢3天为1疗程,慢性菌痢5天为1疗程.治疗例,急性者例,痊愈例,好转6例,无效4例;慢性者24例,痊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

2.治疗化脓性皮肤病 白蔹块根90g(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去皮研细末,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至愈.治疗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31例,用药后疼痛减轻,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在炎症初期,脓肿未形成前敷药,效果更佳.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者加用抗生素.

3.治疗手足皲裂 白蔹、白芨各30g,大*50g(焙*)研粉,冰片3g,研极细粉,和匀过筛,加蜂蜜调成稠糊状.将患处洗净拭干后涂敷药膏,每日3~5次,以愈为度.治疗55例,痊愈44例,好转8例,无效3例.轻者3~5天见效,重者7~10天痊愈.

白蔹散(《圣济总录》)治疗耳出脓血:白蔹、*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30g。上5味,捣罗为散。先以绵试脓干,用药2g,绵裹塞耳中。方中白蔹清热解*,散结,为君药。

白蔹散(《太平圣惠方》)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各15g。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处,干即易之。方中白蔹清热解*,散结,止痛,生肌,为君药。

白蔹汤(《圣济总录》)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90g,阿胶60g(炙令燥)。上2味,粗捣筛,每服4g,酒水共1盏,入生地*汁2合,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如无地*汁,入生地*0.3g同煎亦得。中白蔹清热解*,止痛,生肌,为君药。

实用选方

1.治痈肿:一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

二白蔹、乌头(炮)、*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

白蔹

2、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3、治聤耳出脓血:白蔹、*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

4、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

5、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6、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

7、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白蔹、*连各二两,生胡粉一两。上捣筛,容脂调和敷之。(《刘涓子*遗方》白蔹膏)

8、治扭挫伤:见肿消二个,食盐适量。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

9、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10、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三两,阿胶二两(炙令燥)。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镜匕,酒水共一盏,入生地*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如无地*汁。入生地*一分同煎亦得。(《圣济总录》白蔹汤)

用药禁忌

1.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2、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

3.《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

4.《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

5.《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中药十八反中有说过,半蒌贝蔹及攻乌,意思就是说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和乌头类的中药不能配在一起,乌头类包括附子,川乌,草乌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蔹,疮痈难愈,水火烫伤之要药,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