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注意啦近期牛蹄病多发,需引起重视
TUhjnbcbe - 2021/3/11 15:40:00

摘要: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主要包括蹄叉腐烂、蹄底溃疡、蹄叶炎和腐蹄病等。

蹄叉腐烂是蹄叉真皮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并伴发蹄叉角质腐败分解的一种蹄病,常发生于后肢,前肢发病较少,一肢或多肢发病。该病与牛的年龄无关,是发病率最高的蹄病。

蹄底溃疡又称局限性皮炎,是蹄底部和球部结合处的局限性病变的一种蹄病,通常是靠近轴侧,局部呈慢性坏死和化脓,进一步发展后角质出现缺损和消失,并有肉芽组织增殖。

蹄叶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通常可侵害数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临床上以疼痛、蹄变形和不同程度的跛行为特征。

腐蹄病是趾间隙皮肤和邻近软组织的急性和慢性坏死性或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蹄叉的角质腐败化脓、从蹄叉沟流出恶臭的红*色或黑色黏稠分泌物为特征。现对以上蹄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蹄叉腐烂

1.1发病机理

厩舍和运动场不洁,牛肢蹄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而发病。另外放牧中因碎石子等所致的趾间外伤;削蹄技术不佳,不按时清洁蹄底;装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或装蹄时过削,蹄踵过高,使蹄叉开张机能减弱,蹄部血液循环不良等都可发病。遗传上蹄质和蹄形不好的牛易患病。蹄叉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厌氧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细菌和真菌等。

1.2临床症状

病初,病牛有极其轻微的跛行,蹄叉中沟和侧沟出现角质腐烂、脆弱,趾间的皮肤腐败、散发出难闻的臭味,但无机能障碍,蹄叉角质发生腐败分解,但未伤及真皮。症状加重后,腐败向坚硬的蹄壁内侧渗入,化脓向蹄冠部以及系关节部发展,病牛出现跛行,加压有疼痛反应。

1.3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除去趾间变性组织,清洗、消*,配合抗生素疗法。

①除去趾间变性组织。先除去患部的污物,刮除腐烂物质。

②清洗、消*。应用3%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患部,再用酒精棉球擦干,撒布高锰酸钾粉或注入少量5%碘酊,初期2~3天换药1次,以后根据病情可3~5天换药1次。

③抗生素疗法。重症病例,在局部处置的同时还应用青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处理。

2蹄底溃疡

2.1发病机理

牛床与发生该病有一定关系,长期站立在水泥地面或牛床狭小而地面粗糙,或用炉灰渣铺牛舍、运动场和路面,都易引起该病发生。牛舍和运动场过度潮湿,易造成蹄角质过多吸水使其软化,有助于该病的发生。忽略削蹄或削蹄不合理,特别易发病部位的角质削的不够或过多都易引起发病。不良的肢势和蹄形,如X状肢势、直腿、小蹄、卷蹄、大外侧趾及延蹄等均易发生该病。给予牛过多的精料,也是引发该病的因素。

2.2临床症状

①一般症状:患牛喜卧,站立时患肢常外展,内侧趾负重,有的趾尖负重,使蹄底球结合部驾空,有的站立时患肢颤动,蹄冠和系部有时肿胀,运步笨拙,有轻度跛行,在硬地上行走时跛行加重,两侧肢患病时,两肢交互负重,蹄温增高,触摸趾动脉时脉搏增强。②蹄底检查:早期病例,蹄底球结合部的角质为红色或*色,压诊时角质发软,有疼痛反应,角质出现缺损,暴露真皮,或已长出菜花样或莲蓬样肉芽组织。角质出现缺损后,因粪尿和污泥等异物进入角质引起感染,球部和蹄冠部出现炎性肿胀,并在角质下形成潜道和化脓性蹄皮炎,或并发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或在蹄冠部形成蜂窝织炎和脓肿。有时引起远端趾骨骨髓炎,致使趾深屈肌腱组织处发生断裂。

2.3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除去蹄底坏死组织,止血、麻醉,包扎,抗生素疗法,并进行其他处置。

①除去蹄底坏死组织。在清蹄后,削除坏死的角质和真皮,切除过剩的肉芽组织。

②止血、麻醉。手术过程中防止出血过多,以免血液妨碍手术分离真皮小叶,形成新潜道,应事先装上止血带。为了避免手术时的疼痛,可进行神经传导麻醉。

③包扎。因粉剂易堵塞伤口,妨碍深部的液体排出,可应用1%洁霉素,不但局部有抗生素作用,且可使周围的角质变硬。

④抗生素疗法。当全身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⑤其他处置。两趾尖用金属丝固定于一起,侧趾下黏一木块,以其负重减轻患部负担。

3蹄叶炎

3.1发病机理

引起蹄叶炎的病因较多,其中营养因素是最主要的。饲料中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或缺乏,奶牛分娩时后肢水肿,蹄真皮的抵抗力降低,加上持续不合理的负重是该病发生的原因。瘤胃酸中*、霉败饲料中*、胎衣不下、乳房水肿、乳房炎及酮病等,皆可促使该病的发生。目前认为瘤胃酸中*是发生蹄叶炎的主要病因,由于瘤胃乳酸蓄积,pH值下降,微生物区系改变,*素与细菌内*素吸收入血,*物作用于蹄真皮毛细血管壁使之充血,并伴有血液或液体从血管中渗出,真皮水肿,部分血管局部缺血,滲出液对真皮的刺激和压迫产生疼痛,引起奶牛跛行。随病程延长,积聚在真皮层的液体被吸收,真皮瘢痕形成而使蹄壳变形。

3.2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例,早期症状表现出肌肉震颤,出汗,严重的病肢作划桨状运动,走动时弓背呈僵硬状,常后肢伸向腹下,前肢直立。站立时作横向活动,或卧下时四肢伸直,起立困难。喜走软地,勉强负重,有的腕关节跪地。约2/3的病例后肢患病,尤其外侧趾。局部变化包括蹄冠和蹄球上皮肤肿胀和敏感,蹄底开始时正常,数天后有*色蜡样脱色,变软,靠近壁的远轴侧沟可能出血。少数病例蹄壳发热。蹄壁压迫敏感,球节上动脉搏动增强,前肢的固有静脉可异常扩张。部分在球节和系部有环形肿胀,关节周围水肿,部分关节的滑膜膨胀。病牛的全身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心跳加快。慢性型病例,全身症状轻微,重型病例弓背,全身僵直,步态强拘,消瘦。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患蹄出现特征性的异常形状,患趾前缘弯曲,趾尖翘起,蹄轮向后下方延伸且彼此分离,蹄踵高而蹄冠部倾斜度变小,角质蹄壁浑圆而蹄底角质突出,蹄壁延长,系部和球节下沉。

3.3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加强护理,抗过敏疗法,对症治疗。

①消除病因,加强护理。改变日粮结构,减少精料喂量,把牛置于清洁、干燥软地上饲喂。同时消除瘤胃酸中*、酮病、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诱发因素。

②抗过敏疗法。病初可用抗组织胺药,如内服盐酸苯海拉明0.5~1g;或静脉注射10%氯化钙mL,20%维生素C溶液20mL,再单独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mL。

③对症治疗。为减轻蹄部疼痛,可用1%普鲁卡因20mL进行神经封闭;为促使炎症渗出物吸收,可采用温蹄浴;为促使*物排出,可静脉放血或蹄头放血,然后补液。慢性病例,保护蹄底角质,多削蹄壁角质和蹄尖角质,维持蹄形。

4腐蹄病

4.1发病机理

厩舍不洁,地床排水不良,潮湿,肢蹄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护蹄不良,不按时清洁蹄底;装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蹄叉过削,蹄踵过高,均会使蹄叉开张机能减弱,蹄部血液循环不良,使得坏死杆菌、绿脓杆菌、放线菌和链球菌等从趾间隙侵入,在此厌氧环境中大量繁殖,引发该病。

4.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一肢或数肢突然出现跛行,卧地不起,病变部位呈现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的坏死或浅表性溃疡,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组织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时有痛感,蹄叉中沟和侧沟出现角质腐烂,散发恶臭味,有污秽不洁液体。慢性病例的病程长,角质脱落,蹄底深部组织感染形成化脓灶,并形成窦道,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真皮乳头露出,出现红色颗粒性肉芽,触之易出血,跛行加剧,疼痛异常,蹄冠有不正常蹄轮,蹄匣变形,严重可侵及腱、趾间韧带、冠关节或蹄关节。

4.3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除去蹄部坏死组织,清洗和消*,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①除去蹄部坏死组织,清洗和消*。削去腐烂的角质,除去蹄底部附着的污物,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3%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患部。

②药物治疗。清洗病牛患部后,用酒精棉球擦干,注入少量5%~10%碘酊,或向蹄叉中填塞松餾油、松硫合剂,或撒布高锰酸钾粉,或用浸透10%福尔马林溶液的纱布填塞。

③对症治疗。为保护病牛蹄部清洁,防止感染,可装以麻丝垫的连尾蹄铁。有窦道的病牛可手术扩创,冲洗污物和腐败物后用5%来苏儿液或3%硫酸铜溶液进行温蹄浴,然后塞上有0.1%雷夫诺尔溶液的纱布条,将带条两端留在洞外,然后缠纱布绷带,外涂松节油。有赘生肉芽者,可用硝酸银棒或10%硫酸铜溶液腐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擦涂10%碘酊或填塞松馏油纱布,最后缠以绷带。急性病牛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温馨提示

夏季天气炎热蚊蝇大量出没,牛群采食下降,热应激,结膜炎,腐蹄病、中暑等情况多发,建议牛舍每周喷洒一次驱蚊药,定期给牛群健胃、排*泻火(清瘟败*散),饮水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措施以此来提高牛群采食量,减少发病率!

(淘宝店铺:郑州微畜牧)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啦近期牛蹄病多发,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