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理复习丨炎症
TUhjnbcbe - 2021/1/25 12:08:00

炎症

第一节概述(重要考点)

一、炎症的概念

1.炎症的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炎症的本质主要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血管)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局部发红和发热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炎症局部肿胀与局部血管充血、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有关。渗出物的压迫和炎症介质作用可引起疼痛。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引起局部脏器的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

3.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其中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变质既可以发生于实质细胞,又可以发生于间质细胞。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3.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鼻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意义:防御、修复。

第二节急性炎症(重要考点)

一、炎症时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在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这三种改变非常明显。

二、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灶,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

1.白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是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包括白细胞边集、黏着、游出、趋化等阶段。

(1)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着是靠黏附分子完成的,这些黏附分子包括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和整合素类分子。

(2)游出方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都是从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整个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中逸出的。这是一个主动游出过程。

(3)趋化最常见的外源性趋化因子是细菌产物。其他趋化因子见下表。

2.白细胞的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和组织损伤作用。

三、急性炎症的分类及病理学特点

类型

特点

好发疾病或部位

浆液性炎

①特征浆液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

②可导致积液-胸腔、心包、关节、腹腔

③炎症较轻,易于消退,

黏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

纤维素性炎

①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后形成纤维素

②血管壁损伤重,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

③发生于黏膜者可形成假膜性炎

④发生于浆膜者可形成纤维素炎(绒毛心)

黏膜、浆膜

肺(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

绒毛心

化脓性炎

①特征为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②发生于黏膜和浆膜可形成表面化脓和积脓

③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可形成蜂窝织炎

④发生于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可形成疖(脓肿)

阑尾、皮肤、皮下、肌肉、内脏、浆膜等处

出血性炎

特征为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含大量红细胞

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急性炎症的结局(痊愈/转为慢性/蔓延扩散)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慢性炎症中活动性炎症、组织破坏和修复炎症反应同时出现。(最重要的一句话!)
  慢性炎症最重要的特点是:①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②主要由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③常有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以替代和修复损伤的组织。④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慢性肉芽肿性炎(重要!)
  (一)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慢性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所谓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1.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分别引起结核病和麻风。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猫抓病。2.螺旋体感染:梅*螺旋体引起梅*。3.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包括组织胞质菌病和血吸虫病。4.异物: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5.原因不明:如结节病。
  (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肉芽肿可分为异物性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
  异物性肉芽肿是由于异物不易被消化,异物性刺激长期存在形成慢性炎症。
  感染性肉芽肿除了有某些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消化的一面外,还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
  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再问一句:上皮样细胞的本质是什么?——吞噬细胞!■以结核结节为例,中心常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并可见郎格汉斯(Langhans)巨细胞,再向外为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结节周围还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口诀:干累多领先)四、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重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可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常见于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强,能吞噬非化脓性细菌、病*、原虫、异物和组织碎片等,并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常见于炎症后期、慢性炎症及非化脓性炎症和由病*、原虫及真菌引起的炎症;■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病*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

血浆中存在着三种相互关联的系统:激肽、补体和凝血系统,是重要的炎症介质。总结:

1.急性炎症组织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

3.细菌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寄生虫感染和过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5.一些病*感染以淋巴细胞为主。

Ginger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理复习丨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