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尼古拉Nicolau综合征
TUhjnbcbe - 2021/1/8 18:17:00

Nicolau综合征(Nicolausyndrome,NS)是一种肌肉或动脉内注射的罕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充血水肿、青斑样皮肤色素改变、发红、脓肿形成,以及局部缺血坏死,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Nicolau综合征的风险与注射部位、肌肉厚度、药物注射频率和药物本身的作用密切相关。

NS于年首次报道,发生于因治疗梅*在臀肌部位注射铋剂之后。通常的表现是注射后立刻出现局部疼痛,随后出现红斑、青斑样和出血性斑点,导致皮肤、皮下脂肪和肌层坏死。很多药物在注射后可出现该综合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依那西普、哌替啶、抗生素、扑尔敏、激素、维生素,磺胺、利多卡因、苯巴比妥、氯丙嗪、硫秋水仙苷以及疫苗。

一、临床特征

三个阶段:初期,急性期和坏死期。见表1。

初期:注射后立刻或很快出现剧烈疼痛,伴皮色变青。有些患者主诉手足放射痛或神经症状如腓侧神经病。也可出现虚脱或晕厥。注射部位首先出现疼痛,随后出现红斑或出血,以及皮肤或软组织坏死,最终累及肌肉。

急性期:发生于注射后24小时至3天。此期在注射部位出现非坏死性红斑或痛性硬结,病灶边界形成网状青斑。

坏死期:最后阶段是坏死期,注射部位进展为紫黑色坏死性、硬化性斑块。坏死出现在斑块中心。坏死期为5天到2周。

表1Clinicalfeaturesandthreephasetreatmentofnicolausyndrome

NS最长见于臀部,也有发生于肩部、股部、膝部、踝部、乳房和腹部的报道。一些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广泛皮肤坏死、同侧肢体短暂性或永久性缺血,以及多种神经功能缺损。有报道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现神经症状,如感觉迟钝、截瘫,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图1.注射后3周的右侧臀肌病灶,伴注射部位溃疡的皮肤大片坏死斑(已结痂)。

以下是文献报道的一位23岁男性肌肉注射青霉素后出现下肢尼古拉综合征的表现。

二、发病机制与病因

该征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但血管因素是有可能。急性血管痉挛、动脉炎以及小动脉血栓栓塞性闭塞是主要机制。动脉及神经周围渗出可导致剧烈疼痛。交感神经刺激和血管痉挛导致缺血及皮肤坏死。

也有人认为药物意外血管内注射可导致小动脉炎和血栓栓塞,这些因素引发动脉内膜坏死,管壁破坏,继发皮肤坏死。双氯灭痛是一种常用的环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导致血管收缩,而一些注射双氯灭痛的患者发生NS,所以提示NS的血管痉挛机制。

表2为与NS相关的药物,如维生素B12、利多卡因、维生素K、依那西普、纳曲酮、酮咯酸、酮洛芬、哌替啶、庆大霉素、扑尔敏、泰必洁、曲安奈德、苄星青霉素、水杨酸铋、布洛芬、β干扰素、青霉素G、硫秋水仙苷、格拉默、炎痛喜康、百白破疫苗DPT、DTP-脊髓灰质炎-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羟嗪、氢氧化钙、美塑注射疗法。双氯灭痛是最常见的导致NS的药物。

表2.Nicolau综合征相关药物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化验指标缺乏特异性,白细胞、炎性指标和肾功能改变不明显,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肌肉受损。

四、影像研究

超声检查可显示肌肉内弥散性水肿。坏死病灶显示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弥散性炎性强回声。

CT可见弥散性脂肪组织炎性改变伴中心积气。受累病灶通常局限于肌筋膜之外。MRI显示皮下和肌肉筋膜间积液,肌肉不受累,或者急性期仅表现注射部位脂肪层弥散高信号,提示皮下脂肪广泛水肿。在坏死期,MRI显示局部肌肉坏死和残余肌肉水肿改变。一些患者结痂下肌肉不受累。

五、组织学

病理改变证据主要来自坏死期。坏死期病理表现为脂肪组织纤维化、脂肪坏死和嗜酸细胞浸润。

六、培养

局部组织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或存在常居菌。有继发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感染的报道,常因此静脉注射哌拉西林。

七、鉴别诊断

早期鉴别诊断包括局部药物*性反应、急性筋膜室综合征。肩部NS主要鉴别心脏病变。其他鉴别诊断包括血管炎、坏死性筋膜炎、脂肪栓塞、皮肤胆固醇栓塞(常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左房粘液瘤和Hoigne综合征(普鲁卡因青霉素G注射后的神经症状)。NS患者可能被误诊为蜂窝织炎错误应用抗生素,导致NS治疗失败。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恶性病变。

八、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共识。根据坏死病变范围进行分期治疗,包括药物和外科清创术。

初期:止痛剂及病灶敷料保守治疗。因误诊而进行的冰敷可加重局部血管痉挛导致病变恶化。在排除局部蜂窝织炎之前建议应用全身抗生素。也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急性期:通常使用全身性类固醇和抗凝剂,以控制血管和炎性病变。怀疑小动脉栓塞患者可给与高压氧治疗,联合肝素和己酮可可碱。肝素-U皮下注射(b.i.d.),倍他米松二磷酸(24mg/d)静脉注射,使用2天缓解症状。甲强龙每天1g或地塞米松32mg静脉应用3天,己酮可可碱mg每日3次口服,可快速缓解症状。也推荐间断热敷。

坏死期:如果临床和影像提供了组织坏死证据,给与受累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外科清创术。溃疡性坏死病灶充满健康肉芽后,给与中厚皮片移植或重建手术。病变愈合后不可避免出现萎缩性皮肤瘢痕或伤口收缩。

九、预防

减轻或预防注射导致的皮下组织刺激的方法:

1.建议采用Z路径肌注法(Z–trackIM)。

2.根据病人体重选择足够长的针头。

3.最佳注射部位是臀部外上象限(血管少)。

4.肌注前回抽确保无回血,防止药物泄漏。

5.Z路径肌注法每次注射量不要超过5ml。

6.反复注射的患者轮换注射部位。

十、结论

单靠临床难以鉴别诊断NS,影像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临床决策。治疗上建议分期进行。

参考文献

KimKK,ChaeDS.Nicolausyndrome:Aliteraturereview.WorldJDermatol;4(2):-.

ManeshiA,etal.Nicolausyndrome.ArchIranMed.;20(1):60–6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尼古拉Nicolau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