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是由微生物或某些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生物分泌出某些化学物质,抑制、排斥另一种生物生长的现象。)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抗菌作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些是经过处理的半合成药物,就是通过对天然抗生素的结构修改,来达到扩大菌谱、耐酶等作用。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现在已普遍出现耐药情况:曾经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救命,而如今可能几百万单位也无法产生任何效果。上世纪60年代抗生素的全盛时期,全世界每年约万人死于感染性疾病,在本世纪这个数字却上升到万。
而医院又成为了耐药菌的“产地”及交叉感染的温床。根据年的数据,美国多种院内耐药菌感染较年翻了2-4倍。具有“多重抗药性”的顽固分子,被人们冠以“超级细菌”的名号。传统的超级细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RSA)和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最近发现的产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NDM-1)耐药细菌则具有“泛耐药性”,让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束手无策。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疾病学会预计一旦感染此类细菌,至少10年内无药可治。
医生更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到“对症下药”,并严格控制用法、剂量和疗程;治疗时可采用多药联用,减少耐药的可能。
灵活运用抗生素达到治愈感染性疾病是每个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不少学员面对种类繁多、适应证、作用机理及副作用各异的抗生素是一脸茫然的,要熟习其特点并做到合理选用,并非易事。
医院或者科室已形成自己的抗生素治疗特色,就医院就备了那几种,所以更多时候只需要不假思索套用就可,我们规培医生到科室就会发现科室有自己抗生素的使用习惯。
合理规范且个体化治疗才是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希望每位医师应慎重用药,看完此文能有所收获。也可能你的带教都没你清楚,好好学习几遍哈!
抗感染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病原体(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病*、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其概念较抗微生物药稍宽泛。后者一般不包括抗蠕虫药。
抗菌药物(抗细菌药):是指对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其他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药。
抗生素:是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抗菌药物的种类
1按药效分第I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第II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第III类: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第Ⅳ类:慢效抑菌药:如磺胺类
这4类药的联用效果为:I+II=协同(增强);
I+III=拮抗(可能);
II+III=协同(增强或相加);
I+Ⅳ=协同
2根据结构分1.β-内酰胺类:这类药物均含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激活细菌自溶酶。其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亚类。因其对革兰阳性(G+)、革兰阴性(G-)菌及部分厌氧菌都有抗菌作用,且抗菌活性强、*副反应低、适应证广,所以临床较为常用。
β-内酰胺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青霉素类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性少见。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新型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
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注意事项
①必须详细询问相关过敏史,并做皮试。对相关药物过敏者禁用。
②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③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应注意预防。
④近年来非发酵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肠杆菌科细菌中亦出现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已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因此,该类药物不宜用于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2.氨基糖苷类:作用于细菌核糖体70S、3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属静止期、浓度依赖性杀菌剂。目前仍是治疗需氧G-杆菌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常用者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西梭霉素、核糖霉素、异帕米星、达地米星、阿斯米星、地贝卡星和新霉素等。
其共同特点是抗菌谱广,抗G-杆菌活性强于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葡萄球菌属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与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等;无抗厌氧菌活性;对链球菌作用差;有耳、肾*性。
氨基糖苷类适应证
①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G-杆菌感染。
②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常和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或其他抗菌药物联用于中、重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但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③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治疗土拉菌病、鼠疫及布鲁菌病,用于后者需和其他抗菌药物联用。
④联合用于严重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非首选)。
⑤链霉素、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可用于结核病联合化疗。
⑥新霉素仅可口服用于结肠手术前准备,或局部用药;巴龙霉素仅可口服用于肠道隐孢子虫病。⑦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前庭功能、神经肌肉阻滞症状并及时处理;因*性较大,门、急诊中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及单纯性尿路感染初发病例不宜选用。
3.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通常为速效抑菌剂,高浓度时对敏感菌为杀菌剂。对大多数G+菌、部分G-菌及一些非典型病原体,如*团菌、螺旋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也有良效。
第一代药物包括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麦白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目前已较少应用。
第二代药物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副作用减少,疗效增加。但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不断增多。
第三代该类药包括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对前述耐药菌有良好作用,且抗菌谱更广,有较好应用前景。
大环内酯类适应证①作为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用于治疗链球菌敏感株所致的五官科感染及轻、中度肺炎、猩红热和蜂窝织炎;
②治疗白喉及白喉带菌者、空肠弯曲菌肠炎、百日咳、气性坏疽、梅*、李斯特菌病;
③用于心脏病及风湿热患者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风湿热;
④治疗*团菌病、衣原体属、支原体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⑤第一代药物主要用于上述感染的轻症患者。
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尚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或与其他抗菌药物合用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的防治。克拉霉素也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的联合治疗。
⑦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者如有指征应用,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4.四环素类: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布鲁菌属、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及半合成的多西环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
以下疾病可作为首选药物
①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柯氏立克次体肺炎和Q热。
②支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解脲脲原体所致的尿道炎等。
③衣原体属感染,如衣原体肺炎、鹦鹉热、性病淋巴肉芽肿、宫颈炎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等。④回归热、布鲁菌病(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霍乱、兔热病和鼠疫。
⑤治疗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破伤风、气性坏疽、雅司、梅*、淋病和钩端螺旋体病。
⑥炎症反应显著的痤疮。
⑦米诺环素可作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用药。
5.氟喹诺酮类:可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常用者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其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G+球菌、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强。
氟喹诺酮适应证
①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所致的尿路及下呼吸道感染、前列腺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②诺氟沙星限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但其耐药株已超过50%。
③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链球菌所致的五官科感染;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以及敏感G-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④可首选用于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非伤寒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所致的成人肠道感染。⑤治疗腹腔、胆道及盆腔感染时,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⑦莫西沙星可单药治疗轻症复杂性腹腔感染。
⑧治疗MSSA属感染。但MRSA对本类药物耐药率高。
⑨左氧氟沙星等部分品种可作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感染的二线联合用药。
⑩已不推荐本类药物用于淋球菌感染,并应严格限制其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注意事项: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吸收,应避免同服。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6.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并能清除细菌表面A蛋白和绒毛状外衣,使其易被吞噬和杀灭。对G+菌及厌氧菌具良好活性,但肺炎链球菌等对其耐药性高。克林霉素的效果优于林可霉素,临床使用也更多。
林可酰胺类适应证
①敏感厌氧菌及需氧菌(链球菌及金葡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血流、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骨髓炎;
②与抗需氧G-菌药物联用,治疗妇产科及腹腔感染。
③应注意抗生素相关腹泻和假膜性肠炎的可能,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
④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
7.甘氨酰环素类:目前只有替加环素。其作用机理和抗菌谱与四环素类相似,但目前的耐药率较低。对耐多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棒状杆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属、厌氧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李斯特菌,以及支原体等也敏感。对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具抗菌活性。但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属对其耐药。目前FDA仅批准用于治疗以上敏感菌所致的各类复杂性成人腹内感染、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社区获得性肺炎。但国内也用于某些特定细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所致重症感染的治疗。为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专家建议将其作为最后选择,并避免单用。
8.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具广谱抗微生物作用,包括G+、G-菌、厌氧菌、立克次体属、螺旋体和衣原体属等。
因病原菌对其耐药性高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氯霉素的应用普遍减少。但其易透过血-脑、血-眼屏障,并对伤寒沙门菌、立克次体等细胞内病原体有效,仍有一定应用指征。如治疗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及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脑膜炎;与青霉素合用于耳源性脑脓肿等。
甲砜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杀菌作用;对其他细菌仅有抑菌作用。其副作用较氯霉素稍低,也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9.利福霉素类:包括利福平、利福霉素SV、利福喷汀及利福布汀等。抗菌谱广,对分枝杆菌属、G+菌、G-和不典型病原体有效。
适应证
①利福平是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麻风等联合化疗的主要药物。利福喷汀可替代利福平作为联合用药之一。利福布汀可用于合并HIV患者抗分枝杆菌感染的防治。②利福平也可用作脑膜炎奈瑟菌咽部慢性带菌者或流脑密切接触者的预防用药;但不宜用于流脑的治疗,因细菌可能迅速耐药。
10.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对胞质RNA也有作用,不易产生耐药。
适应证
①耐药G+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包括MRSA或MRCNS、氨苄西林耐药肠球菌属及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G+菌感染。
②治疗粒细胞缺乏症并高度怀疑G+菌感染的患者。
③万古霉素尚可用于脑膜炎败血*杆菌感染。
④口服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可用于重症或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肠炎。⑤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通常不用于手术前预防用药。但在MRSA感染发生率高的医疗单位及/或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的情况下,如某些脑部手术、心脏手术、全关节置换术,也有主张采用其单剂预防用药。
⑥替考拉宁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⑦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听力改变。疗程一般不超过14天。
11.多黏菌素类:常用者为多粘菌素B和E。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肾*性较明显,主要供局部应用;但近年又重新成为多重耐药G-菌感染治疗的备选药物。
适应症①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严重感染;以及广泛耐药G-菌所致各种感染。
②局部用于创面感染或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
③口服用作结肠手术前准备,或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清除肠道细菌,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
④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
11.环脂肽类:主要为达托霉素。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结合、引起细胞膜电位快速去极化而杀菌。对葡萄球菌属(包括MRSA),肠球菌属(包括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链球菌属(包括青霉素耐药菌株),JK棒状杆菌、艰难梭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等G+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G-无效。适用于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金葡菌所致血流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因可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故不用于治疗肺炎。
12.噁唑烷酮类:主要为利奈唑胺,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对金葡菌(包括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MRCNS)、肠球菌属(包括VRE)、各类链球菌(包括青霉素耐药株)均有良好抗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MRSA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G+菌感染。如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感染、MRSA或青霉素不敏感医院获得性肺炎、复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3.磷霉素类:抗菌谱广,可影响细胞壁早期合成。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口服剂包括磷霉素氨丁三醇和磷霉素钙,分别用于防治尿路及肠道感染。注射剂可用于治疗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MRCNS株)和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道、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
14.磺胺类:属广谱抗菌药,对G+菌和G-均具抗菌作用,但细菌对其耐药现象普遍。
适应症①磺胺多辛、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磺胺嘧啶等口服易吸收,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伤寒和其它沙门菌属感染、肺孢子菌肺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以及部分MRSA感染及星形奴卡菌病等的防治。
②柳氮磺吡啶口服不易吸收,主要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③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烧伤继发创面细菌感染。醋酸磺胺米隆适用于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5.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等。其适应症包括:
适应症
①各种厌氧菌感染,如腹腔、盆腔感染、肺脓肿、脑脓肿等,治疗混合感染时,需与抗需氧菌药物联用。
②口服治疗艰难梭菌所致的假膜性肠炎、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窦炎、牙周感染及加德纳菌阴道炎等。但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上升,且有地区差异。③肠道及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贾第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寄生虫病的治疗。
④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可作为某些盆腔、肠道及腹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⑤用药期间饮酒及含酒精饮料,可产生戒酒硫样反应。
16.呋喃类:包括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其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且不宜长期应用。呋喃妥因可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或预防尿路感染。呋喃唑酮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呋喃西林仅局部用于治疗创面、烧伤、皮肤等感染;也可用于膀胱冲洗。
抗真菌药物的种类
真菌感染分为:
浅表部真菌病——表皮、毛发和甲板
侵袭性真菌病——侵犯真皮、黏膜和内脏(也就是深部真菌感染)
一、药物分类及药理作用
1.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机制——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无用物或对其有*物质内渗——真菌死亡。
注意:损伤真菌细胞膜,使其他药物更易进入真菌细胞内,因此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可出现协同作用
疑问1:真菌能灭,细菌能杀死吗?
答:不能,细菌细胞膜上无类固醇,故对细菌无效。
疑问2::该药会把人体细胞膜破坏了么?
答:会,人体肾小管细胞和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类固醇——肾损伤和红细胞膜损伤。
(1)两性霉素B:广谱、强大——深部感染和浅部感染均可。危重深部真菌感染的唯一有效药。肾*性较大!脂质体两性霉素B——提高抗真菌活性,降低肾*性。
(2)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强,其他也有效。也可作为术前预防真菌感染的用药。
2.唑类:深部感染和浅部感染均可
机制: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使细胞膜屏障作用发生障碍。广谱:多数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有效,目前抗真菌治疗的主力*。
(1)酮康唑:广谱,用于多种表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2)氟康唑:比酮康唑强5~20倍。能进入脑脊液。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最小,*副作用较少较轻,治疗指数最大。用于全身性或局部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以及预防。
(3)伊曲康唑:不易进入脑脊液。在皮肤、脂肪组织和指甲中药物浓度比血浆高10倍以上。用于手足癣、体癣、股癣等表浅部和系统性念珠菌病、曲霉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
(4)伏立康唑:抗菌活性为氟康唑的10~倍,抗白色念珠菌和双相型真菌的作用尤为突出。对耐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真菌仍有效。
3.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广谱)
机制——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受损。特比萘芬——皮肤癣菌病首选药。
4.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用于深部感染
作用机制——抑制真菌细胞β-1,3-D-葡聚糖合成酶,造成真菌细胞壁中β-葡聚糖含量减少,破坏细胞壁结构——死亡。
5.氟胞嘧啶,用于深部感染
机制——①通过真菌细胞的胞嘧啶渗透酶被摄入真菌细胞内,在真菌细胞内转变为活性产物氟尿嘧啶,与尿嘧啶结构相似,进而可取代RNA中的尿嘧啶——干扰蛋白质的合成;②阻断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DNA合成。易透过血-脑屏障。
不足——极易产生耐药性,极少单独用药,主要与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联合用于隐球菌病和深部念珠菌病。
6.灰*霉素抗生素类:灰*霉素等。用于浅部感染
机制——抑制鸟嘌呤代谢而干扰敏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多烯类
①肾功能损害——几乎所有患者均可出现;还可能有蛋白尿、管型尿、肾结石。
②十分常见——高热(超过39℃)、寒战;
③常见——头痛、疲乏、嗜睡、惊厥、全身酸痛。
2.咪唑类
①常见——发热、寒战、畏寒、抑郁。
②肝*性——乏力、*疸、深色尿液、粪便色白、肝脏转氨酶AST及ALT一过性升高、急性肝萎缩或坏死甚至死亡。
③心律不齐——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致。
3.三唑类
①十分常见——肝*性——肝脏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及ALT升高。
②常见——视觉障碍、视觉光刺激感、视物模糊。
③头痛、口干、剥脱性皮炎。
4.棘白霉素类
常见——发热、皮疹、皮肤潮红、瘙痒、水肿、静脉炎、支气管痉挛、腹胀、腹泻、脱水等。
5.氟胞嘧啶
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
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接触性皮炎
6.灰*霉素抗生素类
十分常见——头痛、肝*性、胆汁郁积性*疸、剥脱性皮炎、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光敏反应、皮肤潮红、瘙痒或色素沉着。
(三)禁忌证
1.过敏者及严重肝病患者——禁用所有抗真菌药。
2.伊曲康唑——禁用于心室功能障碍患者。
(四)真菌感染首选用药原则
1.侵袭性念珠菌病——首选氟康唑
2.曲霉菌病——首选伏立康唑
3.隐球菌病
①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2周后
②口服氟康唑8周。
4.组织胞浆菌病
首选静脉输注两性霉素B。感染控制后,伊曲康唑——预防复发。
5、皮肤癣菌病——首选特比萘芬
参考文献: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年版)》等文献
4.人卫版第8版《药理学》抗生素
5.王求淦主编。新编临床药物使用手册。
本期编辑:Dr.吴本文仅供学习之用,原文转载需经注明“规培医生”来源。
规培技能操作:气管插管术
规培医生手册:临床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未来这几类医生要吃香了!!!
把“规培”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住院医师成长十大要领!
临床上42个常见的为什么,你知道几个?
儿科规培必会知识点!你记牢了吗?
会说话的医生,运气都不会太差!
住院医师宝典:图解12种抗菌药,再也不愁记不住抗菌谱了!
一个住院医师的48小时......不知不觉,90后已撑起医疗半边天
葛均波院士:医学教育5年足够,再进行3年规培,完成培训后可获“医学博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