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学习达人笔记内科外科传染病,备考障碍
TUhjnbcbe - 2021/1/7 1:12:00
这是我们的第期推送

不知不觉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大家的考试准备得怎么样啦?复习不完?看完就忘?抓不住重点?安小毅今日份福利来啦!安小毅特意整理了关于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等学科的学习笔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内科学

学科简介:

内科学(InternalMedicineDepartment)的任务是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学习建议

病名

看到病名,应该联想到涉及的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外基质,再结合组织学和病理学,这是一个疾病最本源的东西。但是提出一点,肾小球疾病除外(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及其下面的病理分型),就要结合病理硬记了。

临床表现

尝试去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基础推测疾病应有的临床表现。然后再去看那些不能单纯用逻辑推导而必须用统计学统计出的症状,只有这些知识点才需要硬记的。结合实验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去理解各项检查指标。

治疗

首先跳出书本,设身处地地想如果这样一个病人在你面前,你要给他做什么治疗。拿出药理学,必要时辅以生物化学,去理解,而不是硬记某些药物的商品名。内科学这本书中有大量篇幅涉及到临床专科的具体用药剂量和方法,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在上面,重点是理解该用什么类型的药,会有什么副作用,需不需要借助外科的力量去进行处理,这样就行了。

学习达人考试复习建议

复习的话,一定要把内科学和诊断学都看完哦,尤其是诊断学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要怕麻烦,必要时要翻阅影像学和实验诊断学课本。

一、把每一分科之中的最基本的结果判读搞定。例如血气分析的判读、腹水胸水脑脊液骨穿结果的判读、心电图判读、胸片和简单CT的读片、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等等,这些非常需要掌握牢固,到其他科也照样用的。

二、需要将鉴别诊断弄清楚。诊断学里的全部症状都不用说了,如果这部分以前没搞定……先重新学一遍再说吧,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是呼吸困难、腹泻、*疸、血尿、贫血这些基本的鉴别诊断都没掌握好,内科书肯定会看到崩溃了。到了内科学里面有些情况就需要重点看了,例如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全血细胞减少等经典情况,都是有固定的鉴别诊断套路的。这部分篇幅最短但其实最为重要,不要害怕回头看诊断学,觉得浪费时间,这其实是保证效率的关键。

三、把基本知识和鉴别诊断搞定之后,就可以开始看疾病了。每个病的机理要点是掌握关键环节,还有分子机理也是重中之重。

四、症状的话,如果是诊断学的鉴别诊断里已经熟读的内容几乎可以全部跳过了,唯独需要注意哪些症状是最常见的、哪些症状是具有特征性的。同时,如果是一种症状中有几联症,基本都可以成为考点,对于少见病的记忆也很有用,如果疾病在不同分期有不同症状,那一般都能成为考点,例如出血热、肝性脑病……

五、剩下的就重点看各疾病的并发症,这部分尤其需要细看,无论是考试还是临床,这都是一个都不能漏的东西。今天漏背、考试漏写,临床后就该漏诊了(同样适用于第二步的鉴别诊断,应该做到一项都不漏记)。

作为内科学的姊妹篇外科学,同属于医学的范畴,都是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是基础性的学科,也都是医学本科的重中之重。接下来让安小毅分享下外科学学习的重点和方法吧。

外科学

学科简介:

外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范畴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外科学不仅限于一些体表的疾病和外伤,还包括许多人体内部的疾病。

外科学,基本概念很重要,特别是外科总论,要仔细、反复的看,学习没有捷径,就是要熟记,熟了还要巧,巧了才会用。人体的系统都是有关联的,建议不要割裂各个系统去死记硬背,单纯应试式的死记可使不得哦。

学科重点知识

1

无菌术是指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包括灭菌法、消*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2

消*是指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3

常用灭菌法包括: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

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消*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正确进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十要点)要求一般了解即可。

4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各型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钾(低血钾、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代谢性酸中*和碱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3)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和防治原则。

5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出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

注意事项:

①严密查对

②关于保密时间

③血液预热

④不加药物

⑤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及尿色。要注意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6

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改变、内脏器官继发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期、休克期)、诊断要点及各型休克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扩容补充血容量、应用心血管药物、应用强心剂、纠正酸中*、应用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积极处理无尿者)。

7

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8

围手术期处理:

(1)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2)手术后护理的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9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本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深静脉插管的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溶质性利尿、血磷过低)的防治。

10

外科感染

(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及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有脓液形成,及时切开引流。如甲床下积脓,应将指甲拔除。

(3)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保守治疗,一旦出现跳痛、指头压力增高应立即切开引流。

(4)败血症和脓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6)抗菌药物在控制感染中的应用及选择。

11

创伤

(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身体一般情况欠佳,抗炎药物,糖尿病、尿*症、肝硬变等疾病。

(2)创伤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

12

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九分法)和深度估计的方法: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Ⅲ°;烧伤严重性分度:轻度,中度,重度,特重。

(2)小面积烧伤的治疗:烧伤清创术和创面用药。

(3)大面积烧伤的分期及各期的救治原则:现场急救,全身治疗,创面处理,防止器官并发症。

13

肿瘤:良性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形态学检查;防治原则:良性肿瘤和临界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复发或恶性病变;恶性肿瘤应针对全身治疗,I期以手术为主,II期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III期采取综合治疗,IV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14

移植:移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步骤。

15

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1)麻醉前准备内容。

(2)全身麻醉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3)椎管内麻醉的应用:下腹部以下,腹盆腔,下肢,肛门、会阴部手术及并发症的防治。

(4)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及常用局麻药的药理:普鲁卡因适用于浸润麻醉,丁卡因适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适用于各种麻醉,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麻醉;不良反应:*性反应和过敏反应;选择:根据各局麻药的特性和手术性质。

(5)重症监测(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应用及治疗原则。

(6)心肺复苏。

学习达人外科学习tips

1

1

理解记忆法

外科学学习,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不能采取不求甚解的死读书学习方法。背诵时可以通过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医学词语和句子,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多了。

2

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成诵,帮助自己进一步的理解。

3

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看完了的通关文牒,是否意犹未尽?接下来请收下的武功秘籍。

传染病

学科简介: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又称寄生虫病。学习中要注意记忆,注意比较疾病特点。

考试重点

1

总论

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感染后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

二、病原体的作用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

2.临床特征分期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

病*性肝炎

一、病原学:1.甲肝(HAV)2.乙肝(HBV)3.丙肝(HCV)4.丁肝(HDV)5.戊肝(HEV)

二、流行性:1.甲、戊型2.乙、丙、丁型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四、病原学检查

3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病原学

病*感染(布尼亚病*),为RNA病*。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林区)褐家鼠(城市型)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a.出血原因。

b.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c.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特征

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分期:1.发热期2.低血压休克期3.少尿期4.多尿期5.恢复期。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

4

艾滋病

一、病原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HIV),为RNA病*。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四、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五、检查

抗-HIV阳性,CD4总数<0.2或(0.2-0.5)。

六、治疗

主要是抗病*抗病*指征:CD4+<0.35或HIV-RNA水平>拷贝或CD4+下降速率>每年0.08。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病原学

SARS冠状病*(SARS-CoV),为有包膜的RNA病*。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天,血液15天,物体表面:2-3天。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SARS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

三、病理

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

四、临床表现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

五、检查

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CD3、CD4、CD8明显降低。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飞沫

3.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

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成。

四、表现

(一)普通型:1.上呼吸道感染期;2.败血症期3.脑膜炎期

(二)暴发型:1.败血症休克型2.脑膜脑炎型3.混合型

五、诊断

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特异性荚膜抗原+脑脊液涂片镜检.

六、治疗

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

2.暴发型:大剂量青霉素钠盐。不宜应用磺胺预防――可用磺胺类。

7

伤寒

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革兰阴性,有鞭毛,能活动。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

经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在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生长繁殖,释放入血,进入肝、脾、骨髓等大量繁殖,再次入血,引起人体典型感染发作。

2.病理

全身网状内皮系统中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增生性反应,以肠道为最显著。

四、表现

(一)临床分期,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1.初期(侵袭期)2.极期3.缓解期4.恢复期

(二)类型:1.普通型2.轻型3.暴发型4.迁延型5.逍遥型6.顿挫型7.复发与再燃

(三)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性肝炎。

五、检查

1.血常规2.病原学:细菌培养;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尿培养;胆汁培养3.肥达反应

六、诊断

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2周不退,特殊的中*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细菌培养阳性。

七、治疗

抗菌首选――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儿童,氯霉素――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氨苄西林――慢性带菌者。

8

细菌性痢疾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属革兰阴性杆菌。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3.易感人群:儿童,次之为青壮年。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侵袭力和内*素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

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素。

微循环障碍和脑水肿是中*型菌痢的主要病理基础。

2.病理: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者浅表溃疡形成。

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

四、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1-2天

(一)急性菌痢:1.急性典型(普通型)2.急性非典型(轻型)3.中*型菌痢。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

五、检查

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六、治疗

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中*型: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障碍。

9

霍乱

一、病原学

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革兰染色阴性。菌体有鞭毛,活动极活泼。霍乱弧菌可产生内*素和外*素。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水污染→暴发流行)

三、病理

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

四、表现

(一)分期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1.泻吐期2.脱水虚脱期3.恢复期(反应期)

(二)分型:轻型,中型,重型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轻型

五、检查

悬滴检查――初步诊断。细菌培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

六、治疗

1.补液――治疗的关键2.抗菌――减少其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首选氟喹诺酮类

安小毅特地整理了更多关于传染病学的笔记哦!快来看一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达人笔记内科外科传染病,备考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