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路向前外科学常见外科感染的知识点讲
TUhjnbcbe - 2020/12/13 19:34:00
1.外科感染的特点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常伴组织化脓坏死而需要外科处理。注意:丹*很少引起化脓坏死,因此不需要切开引流等外科处理。2.外科感染的分类(1)特异性感染一种感染性疾病由特定的病原菌引起,特定的病原菌只会引起特定的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真菌感染。与特异性感染相对的概念是非特异性感染。(2)病程分类外科感染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时间界限是3周~2月。(3)条件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平时非致病的病原菌趁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的感染。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为条件性致病菌。(4)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趁机生长繁殖所引起的感染。3.外科感染的病因(1)病原菌的致病因素粘附因子(如荚膜)、数量和繁殖速率(最重要的因素)、*素(外*素、内*素、胞外酶)等都与致病有关。玻璃质酸酶(透明质酸酶)会分解组织从而导致感染更易扩散。(2)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感染转为局限性化脓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抵抗力占优势。4.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G-杆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其脓液常常有恶臭。金葡菌引起的感染其脓液较黏稠、呈*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其脓液较稀薄、呈淡红色。5.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原则(1)尽早确定病原菌在未确定病原菌前可根据经验用药,但应尽早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以便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2)根据药效学和药动学用药抗菌谱、不良反应、药动学等均应考虑,要选用疗效高、不良反应小、价廉易得的药物。(3)个体化用药要综合病人体质、病情、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等用药。药物剂量一般按体重计算。(4)联合用药要有相应指征一般不主张联合用药。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对某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核、真菌感染等)需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要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以增加疗效,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不是所有外科疾病都需要应用抗生素(如毛囊炎、伤口表面感染、疖等),应用抗生素后也不能减免相应的外科处理。不是所有外科感染都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只有潜在感染发生率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时(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时)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般在麻醉开始时静脉滴入,或术前2小时做肌肉注射,如果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可追加一次剂量,一般在术后24h内停药。二、疖与痈1.概念疖是指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是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病是指多个不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疖病的患者常常有糖尿病。2.致病菌以金葡菌最多见。金葡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从而使得炎症不易扩散。3.注意事项发生在危险三角(鼻根及两侧上唇角之间的区域)处的疖、痈严禁挤压,否则致病菌可能会沿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患者会出现头痛、颜面部肿胀等表现。4.治疗(1)局部处理初期仅有红肿时,可选用红外线等理疗,也可用金*散、鱼石脂软膏、硫酸镁等湿敷。痈不宜热敷以免感染扩散。(2)抗生素疖一般为表浅、局限性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仅在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可选用青霉素、磺胺类抗生素,以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3)切开引流当痈出现多个脓点、破溃流脓时需要及时切开引流。可作十字切口,切口线要超过病变边缘的皮肤,达到深筋膜浅层,将已经化脓和尚未化脓但已失去活力的组织一并清除,然后在脓腔内填塞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条。三、急性蜂窝织炎1.概念皮下、筋膜下、肌间隙等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2.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最多见。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透明质酸酶,从而使得炎症扩散迅速。3.临床表现产气性蜂窝织炎(易与气性坏疽混淆)、新生儿皮下坏疽、小儿颌下蜂窝织炎(易引起窒息)属于特殊类型的蜂窝织炎。4.治疗(1)局部处理初期用鱼石脂软膏、硫酸镁湿敷。产气性蜂窝织炎由于为厌氧菌感染,伤口要用双氧水冲洗。(2)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3)切开引流早期不需要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要及时切开引流(出现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颌下急性蜂窝织炎由于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必须早期切开减压。四、丹*1.概念皮肤淋巴管网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2.致病菌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最多见。3.特点和治疗(1)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因此要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局部很少有组织坏死、化脓,因此不需要切开引流。(3)常累及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境界较清楚,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若反复发作会导致淋巴水肿,严重者出现象皮肿,因此在卧床休息时要抬高患肢促进回流。(4)治愈后易复发,因此局部、全身症状消失后要继续用药3~5天。五、甲沟炎1.概念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多因微小刺伤、倒刺、剪指甲过深引起。2.致病菌以金葡菌最多见。3.临床表现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后可蔓延到甲根或另一侧甲沟,形成U形脓肿;也可向下蔓延形成甲下脓肿,甚至向深部蔓延形成指头炎。4.治疗(1)局部处理早期用鱼石脂软膏外敷,红外线理疗。(2)抗生素口服头孢拉定。(3)切开引流形成脓肿时要及时切开引流,应沿甲沟旁做纵行切口。在甲根处的脓肿需要分离拔出部分指甲。手术中注意保护甲床。六、脓性指头炎1.概念手指末节掌面皮下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多因甲沟炎加重、手指末节皮肤外伤后引起。2.致病菌以金葡菌最多见。3.临床表现初期为指头针刺样疼痛,后期由于肿胀出现剧烈跳痛,最后因神经末梢受压使得疼痛反而减轻。脓性指头炎若治疗不及时,最容易发生末节指骨缺血坏死。4.治疗(1)抬高患肢减轻疼痛(2)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3)切开引流当手指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时要及时切开引流,以免出现指骨坏死、骨髓炎。应在末节指侧面做纵行切口(不要做成鱼口状),切口远端不超过甲沟的1/2,近端不超过指节横纹。脓腔较大时,可做对口引流。有死骨时要去除。七、掌深间隙感染和腱鞘炎1.概念掌深间隙感染主要包括掌中间隙(3、4指对应的间隙)感染、鱼际间隙(2指对应的间隙)感染。1指、5指的腱鞘炎可经过桡侧、尺侧滑液囊相互蔓延。2.致病菌以金葡菌最常见。3.临床表现掌中间隙感染表现为掌心凹消失。鱼际间隙感染表现为不能对掌。由于掌面皮肤角化明显(厚而坚韧),手背皮肤松弛有弹性,淋巴回流入手背部,因此手掌处的脓肿表现为手背肿胀。由于手部组织结构致密,一旦发生感染会因组织内压力增高而出现剧痛。4.治疗(1)掌中间隙感染在掌中间隙做纵行切口,近端不要超过掌横纹,以免损伤掌浅弓,严禁切开手背。(2)鱼际间隙感染在鱼际最肿胀、波动最明显处切开,严禁切开手背。(3)腱鞘炎要早期切开减压以避免肌腱受压坏死。切口选在中、近两指节的侧面。桡侧滑囊炎、尺侧滑囊炎在大鱼际或小鱼际的掌面做小切口,近端距腕横纹至少1.5cm,避免损伤正中神经。(4)抬高患肢减轻疼痛,早期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八、脓*症1.概念脓*症指细菌入血并有临床表现,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菌血症是脓*症的一种,指血培养检测出病原菌。*血症指细菌没有入血仅有细菌的*素入血(如破伤风)。2.脓*症的临床表现早期典型表现为突发的寒战高热(或突发的低体温),伴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头晕、恶心等全身反应。3.实验室检查应在寒战发热时进行抽血培养。若多次血培养阴性,要考虑厌氧菌或真菌感染。4.不同致病菌的特点5.治疗处理原发感染灶是最关键的治疗,还应给予抗生素、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等。九、破伤风1.破伤风杆菌的特点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为G+杆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繁殖生长。破伤风杆菌平时以芽孢状态分布在自然界,当缺氧时芽孢会发育成增殖体,迅速繁殖后可产生大量溶血*素和外*素(痉挛*素)。外*素是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素,破伤风是一种*血症。2.临床表现(1)由于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血培养多为阴性,加之其临床症状非常典型,因此破伤风的诊断标准不是实验室检查,而是依靠外伤史+临床表现。(2)典型的表现是肌紧张性收缩,阵发性肌肉痉挛,在一些轻微刺激(声、光、饮水等)时可诱发,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一般不会出现发热(若出现高热常常提示有肺部感染)。(3)肌肉痉挛的顺序依次是:咀嚼肌(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苦笑面容)→颈项肌(颈项强直)→背腹肌(角弓反张)→四肢肌(屈膝半握拳)→膈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3.治疗(1)预防破伤风发作破伤风的潜伏期约为7天,因此感染破伤风杆菌以后预防破伤风的发作是最关键的处理措施。要早期及时清创,用双氧水冲洗伤口,改变破伤风杆菌的厌氧环境。(2)避免窒息破伤风发作后病程约为3~4周,由于破伤风可导致窒息,窒息是破伤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控制肌肉痉挛防止窒息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3)被动免疫可用大剂量破伤风抗*素(TAT)以中和游离*素。TAT对已经与神经组织结合的*素无效,因此要早期应用。(4)主动免疫可用破伤风类*素抗原,总共3次进行基础注射,每次0.5mL,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素0.5mL进行强化注射。对于全程接受主动免疫者,伤后只需肌内注射0.5mL类*素,不需要注射TAT。(5)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甲硝唑,以抑制厌氧菌生长。十、气性坏疽1.梭状芽孢杆菌的特点是一种G+的粗大杆菌,为厌氧菌,导致气性坏疽最主要的是产气荚膜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可产生多种外*素,以α*素(卵磷脂酶)*性最强,该*素可导致细胞溶解,引起溶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坏死、脏器损害等。有些菌株可产生胶原酶、DNA酶、透明质酸酶,可造成局部组织广泛坏死。2.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患肢进行性肿胀,皮肤变为紫黑色,可出现大理石样斑纹,伤口有大量浆液血性物渗出,恶臭,会出现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音(典型表现),肌肉坏死。造成皮下气肿的原因是细菌产生的酶分解糖类后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恶臭的原因是分解蛋白质后产生的硫化氢。(2)辅助检查伤口渗出物涂片染色可发现G+粗大杆菌(确诊)。X线检查可显示软组织间有积气。肌肉活检可发现大量气泡和大量G+粗大杆菌。3.治疗(1)预防发作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后平均潜伏期约1~4天,因此预防气性坏疽的发作是最关键的处理措施。

导致气性坏疽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清创不彻底,因此要早期及时清创,用双氧水冲洗伤口。

(2)其它治疗

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高压氧治疗、支持治疗等。

来源:医学生考研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新闻编辑部新媒体中心:王润港常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路向前外科学常见外科感染的知识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