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文章中,小麦向大家介绍了痤疮(痘痘)的分类:
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哦
在日常生活中,丘疹、脓疱型痘痘非常常见。吃了大量甜食、熬夜加班、精神压力过大时,脸上常会冒出几颗这样的痘痘。虽然影响美观,医院治疗的地步。
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药物来“战痘”,让皮肤恢复光滑。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治疗痘痘常用药物?
用什么药可以“祛痘”(炎症性痤疮)
注意:本文疗法、用药只适用于男性患者!
因个人情况不同,治疗痤疮需以擅长痤疮的皮肤科医生的面诊意见为准,网络内容仅供参考。
(一)外用
如情况不严重,面部只有个别丘疹、脓疱,只需使用外用药膏即可,常用的外用药膏有以下几种:
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抗生素类药物,刺激性较小,可大面积涂抹。国际上把1%克林霉素溶液或凝胶作为治疗痤疮的首选外用抗生素。
2、夫西地酸乳膏:
抗生素类药物,刺激性较小,痤疮丙酸杆菌对其敏感,局部应用一般无副反应,可大面积涂抹。
3、过氧苯甲酰药膏:
有一定的刺激性,只能点涂,不能揉开,如有刺激请立即停用。初次使用可挑选1~2颗红痘痘(丘疹)点涂,半小时后洗掉。若不刺激可延长药物在面部的停留时间。
二、内服
如果痤疮严重,面部有一定数量的丘疹脓疱,甚至还有少量结节囊肿,则需使用内服药物。
1、米诺环素胶囊:
抗生素类药物,有轻度光敏性,服药期间需注意防晒。对于结节、囊肿型痤疮,大多数患者疗程需要6~8周。
2、多西环素胶囊:
抗生素类药物,有轻度光敏性,服药期间需注意防晒。对于结节、囊肿型痤疮,大多数患者疗程需要6~8周。个别患者有消化道刺激,服用期间不要饮酒。
3、异维A酸胶囊
适用于重度痤疮,尤其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副作用较多,糖尿病、肥胖症、酗酒及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者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想用药,想挤痘痘可以吗
有人认为,偶尔冒出的一两颗痘痘,不需要用药,只需等待痘痘自然消退,或者挤破即可。那么,痘痘到底能不能挤呢?
部分祛痘机构的建议是不要挤,必须要等痘痘自然消除。这种说法没有问题,但是,你忍得住吗?
很多人将痘痘挤破,看到*白色的脓混着红色的血,“噗”的一下喷到镜子上,心情甚是舒爽……
网上还出现了这种模拟挤痘痘的玩具,让人们体验挤痘痘的乐趣。
小麦建议:痘痘不能乱挤。如果要非要挤,一定要在了解相关科学原理后,再规范、正确地去挤。
一、哪些痘痘不能挤?挤了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痘痘长在上图红色三角形区域内,一!定!不!能!挤!这就是传说中的面部危险三角区。
问:
这个三角区为什么危险?
答:
“危险三角区”有静脉和颅脑静脉、眼静脉相通连。一般来说,静脉血都流向心脏,且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反流。危险三角区的静脉血管没有静脉瓣,也就是说,危险三角区的静脉血可以向脑部、眼部回流。
防止静脉血回流的静脉瓣
人的手往往会沾染很多细菌,如果挤危险三角区里的痘痘,细菌可能就会顺着血液流向脑、眼,引起颅内感染、眼部水肿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眼周运动失常、高热、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造成死亡。
国外网红因挤危险三角区内痘痘,感染“蜂窝织炎”
也许有人说:我一直挤“危险三角区”内的痘痘,一点事都没有。
小麦想提醒大家:因挤痘痘引起颅内、眼部感染的几率很小,但一旦运气不好,发生感染,后果会相当严重。为了自己的健康安全,千万不要手欠。
二、在面部危险三角区外,什么样的痘痘能挤?
1、丘疹(只泛红,还没有发展成脓疱,没有脓)不要挤。
2、开始冒白尖,但是周围依然红肿的痘痘,也不要挤,要等它长“熟”。
3、脓疱(长成熟了,里面的脓已呼之欲出),可以挤了!
三、怎样正确挤痘痘?
1、挤痘前需要准备:
(1)粉刺针
(2)医用消*酒精及棉球;或者更方便的碘伏酒精棉签。二者选一即可。
(3)洗手液或肥皂
2、挤痘痘的步骤:
(1)洗手
即使手不能触碰挤完痘之后的伤口,也需要在挤痘前将手洗净,以减少感染几率。
(2)清洁面部肌肤
同理,面部也需要清洗干净。清洗时,一切油脂、灰尘及化妆品残留物都可以去除。若没有细菌引起感染,伤疤就会愈合得较快。
(3)为粉刺针消*
使用医用酒精及棉球为粉刺针消*。粉刺针会直接接触痘痘破裂部位的伤口,这一步必须严格执行。
(4)使用粉刺针将痘痘挑破
用粉刺针的针头,轻轻挑破已成熟的痘痘表皮。
(5)用手指将残余的脓液挤出
用手指挤住痘痘两端,注意不要触碰已破损的表皮,将残余的脓全部挤出。注意:力度不要过大,不要用指甲盖挤,防止留下疤痕。当挤出物变成组织液或者直接变成血液时,则需停止挤压。
(6)清理挤干净的痘痘
用清水将“战场”洗净,如有碘伏棉签可使用碘伏棉签进行消*,以防止细菌感染。
小知识:挤痘痘挤出来的“脓”是什么?
挤痘痘挤出来的脓,由死去的白细胞、死皮细胞、细菌分解产物,皮脂等组成。
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主要分五种,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会保卫人体,吞噬细菌。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病菌后就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体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白细胞吞噬细菌)
如果偶尔出现几个痘痘,可自行处理。但若大面积皮肤长期出现严重痘痘(结节、囊肿、或聚合性痤疮),医院找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面诊。在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被定义为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的特定表现,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仅限于肺部,并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的组织病理学和/或放射学表现有关。IPF特点是呼吸困难和肺功能逐渐恶化,预后不良。大多数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平均生存期约为4年。
根据美国胸科协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ALAT)发布的IPF诊断和管理循证指南,诊断标准如下:?排除所有已知间质性肺病(ILD)病因,包括其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与环境暴露,药物或全身性疾病相关的ILD。?未接受外科肺活检的患者,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为UIP表现形式。?接受外科肺活检的患者,HRCT和手术肺活检符合特定的类型。下图为肺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图1晚期肺纤维化HRCT表现,网状不透明伴蜂窝,胸膜下占优势肺活检证实此诊断,但组织学不同区域的表现变化显著(即该组织学特征是疾病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异质性)。正常肺区域与肺泡壁严重增厚的区域相邻并不罕见。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难以解释。首选的方法是开胸肺活检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活检。IPF通常影响50-70岁的患者。报告病例中男性占多数,男女比例为2:1。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如胸部X片所示,存在间质浸润;以及在肺功能测试中气体交换受限和受损的生理证据。通常用皮质类固醇,其他免疫抑制剂或两者同时治疗患者。首选检查IPF是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部生理学和影像学结果做出的诊断。诊断是排除之一。由于有重要的治疗影响,必须首先排除非特发性病因。排除非特发性病因后,对IPF患者的进一步检查会发现影像学异常和肺功能受限。
胸部平片通常是对疑似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首次检查。然而,常规射线检查发现具有高度非特异性。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扫描比普通X线更能表现肺实质潜在的异常。研究表明,对于一些患者,使用HRCT可避免外科肺活检。Raghu等将联合HRCT与临床评估诊断的准确性与外科肺活检组织学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联合HRCT的临床评估对IPF敏感度为60%,特异性为97%。但是,尽管HRCT可以避免60%的患者进行组织诊断,但仍有40%的患者需要进行外科肺活检。开放肺活检仍是标准。在具有免疫力的患者中,皮质类固醇治疗通常在活检后进行,因此获益相对较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组织学确认后治疗方法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死亡率很高。因此,仅在诊断可能改变治疗的患者及预后合理的患者,才应进行开放肺活检。放射性同位素~(67)镓扫描可能显示出间质纤维化,并可显示早期的变化。具有治疗益处,但为非特异性,不会消除对肺活检的需要。放射影像检查X线表现随疾病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在疾病早期,最常见的影像学改变是小的(1-2mm)不规则不透明的间质阴影,大约在75%的患者中可见。小的、圆状阴影较少见,在20%的患者中可见。该发现常被称为网状阴影。偶尔观察到间隔线。(见图2)
图2双肺下叶不透明,肺体积可能轻度降低外周增强也是常见特征,但与普通胸部X线片相比,在CT扫描中更容易鉴别。另一个常见的表现是模糊,磨玻璃影,呈弥漫性或斑片状。多达60%的患者可见体积减少和隔膜升高。可能伴有基底段盘状肺不张。胸膜疾病不是IPF的典型表现。此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石棉肺,类风湿性肺病或系统性狼疮。已有少数患者报告有气胸,纵隔气肿或两者兼有。这些情况与肺实质大疱有关。随着肺泡炎发展为纤维化,细纹变得粗大,并出现小(2mm)的囊肿。这些小囊肿聚集,直径增加至5-7mm。它们表现为蜂窝肺内的环状不透明影。随着纤维化加重,蜂窝状囊肿更大,蜂窝变粗,体积进一步损失。在晚期,影像学证据显示肺动脉高压。可信度放射影像学与疾病的阶段,组织学,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功能检查或预后无关。在大多数IPF患者中,胸部X线表现异常。早期甚至在症状发展之前,X线片常表现出网状影。胸部X线检查一般是IPF患者的首项检查。随后进行生理检测和HRCT扫描。对于弥散功能异常的有症状患者,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能正常。对于其他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影像学表现通常异常。大多数IPF患者的HRCT扫描结果均异常。CT检查对于IPF患者,HRCT扫描结果可预测结局并指导治疗。与胸部X线相比,HRCT可显提高IPF的诊断准确性。训练有素的观察者进行HRCT时,据报道诊断的准确性约为90%。使用HRCT,所有IPF病例中1/3出现漏诊;在大约2/3的病例中可对IPF做出可靠的诊断。在HRCT上,晚期肺部疾病的特征是蜂窝,典型分布中无磨玻璃影。HRCT这些表现,可帮助自信地做出诊断。从而避免患者接受侵入性诊断(如肺活检)。在疾病进展期,扫描显示磨玻璃影。与终末期不可逆的疾病不同,疾病活动期以活动性肺泡炎为特征,可能是可逆的,并可能可以接受治疗。图3高分辨率CT(HRCT)显示肺衰减增加,肺结构扭曲变形图4高分辨率CT(HRCT)显示肺间质增厚和某些区域磨玻璃影,导致肺结构扭曲变形。无明显蜂窝在HRCT上,IPF常见特征是周边斑片状,胸膜下和双侧基底网状影。主要分布在后部。通常与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和胸膜下蜂窝有关。已有证据表明,在IPF中,肺泡塌陷可能先于肺纤维化,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磨玻璃影相对罕见。通常会发展为更常见的网状影和蜂窝。据报道,HRCT扫描显示90%的IPF患者呈蜂窝状。在没有蜂窝的情况下,网状和磨玻璃密度程度可对IPF做预测诊断。60岁以上患者IPF的可能性超过80%,其中三分之一具有网状密度。对于疑似IPF病例中,胸部HRCT超过30%的磨玻璃影,应考虑其他诊断。替代诊断包括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病,超敏性肺炎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已有研究证明,HRCT测量肺动脉大小可作为IPF预后指标。在一项针对98名IPF患者的研究中,通过胸部HRCT测量肺动脉和升主动脉直径,并计算了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PA:A)。与PA:A1的患者相比,PA:A≤1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或移植风险(P0.)。在未经调整和调整后的结果分析中,PA:A1也是预测结局的独立因子(HR3.99,P0.,和HR3.35,P=0.)。医脉通编译整理自: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