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第二位。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一般消*剂容易将其杀灭。淋病多发生于性活跃的青年男女。
近年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性病主要发病病种。近几年随着梅*病例的大幅上升,淋病病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淋病仍为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需重点防治的乙类传染病。
显微镜下的淋病奈瑟菌
二淋病的传播途径
1.传染源:感染淋病的人(因为人是淋球菌的唯一自然宿主,所以传染源不会是其它动物)。
2.主要途径:不安全的性行为以及与淋病患者密切接触是绝大多数成人患者感染的主要途径(与淋病患者或带菌者发生一次性关系,男性有70%~90%可能染上淋病)。
3.次要途径:接触病人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巾、脚盆、衣裤、被褥、床单、浴盆、马桶坐板和手等)。
4.非途径:另外,淋病奈瑟菌似乎不爱进入血液(全身散播的淋病极少见),因此血液和蚊虫叮咬的途径也不适用。
三淋病的症状
1、出现尿痛:尿道前部出现烧灼感、刺痛或灼热辣痛,排尿时疼痛明显加剧,甚则向小腹或脊柱放射。夜间疼痛时,患者可发生阴茎的“痛性勃起”。
2、出现尿频尿急:跟泌尿感染类似,此因炎症而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尿频尿急以夜间为甚。另外,由于炎症波及该处的粘膜小血管,还常出现“终末血尿”,有时可有血精。
3、会阴部坠胀痛:临床上出现会阴部(外生殖器和肛门之间的部分)坠胀疼痛,这提示病变已上行侵犯后尿道、前列腺和精囊等。
4、尿道口红肿、流脓:尿痛经12-24小时后可略微减轻,并开始排出稀薄的粘液样分泌物、量多,再经12-24小时,排出大量的脓性分泌物,24小时可排出脓汁20-50ml.2-3天后脓汁量减少,稠浓,颜色由白色变为*白色或*褐色,再经3-4天脓汁更少而浓稠,晨间由于脓液在尿道口聚集,形成脓膜,称为“糊口”,疼痛减轻,尿道口红肿,呈外翻状,包皮内叶也红肿,并可发展为包皮龟头炎,嵌顿包茎等。
5、其它并发症:
①附睾(蛋蛋的上端和后缘)炎;
②精囊炎;
③前列腺炎;
④系带旁腺、尿道旁炎和脓肿;
⑤尿道球腺炎和脓肿;
⑥尿道周围蜂窝组织炎和脓肿;
⑦尿道狭窄。
6、其他影响:
个别患者还会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无力、不适,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
然而,最新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是无明显症状的(从前都是认为男性感染淋病通常是有症状的,而女性感染淋病是无症状的。但最新研究发现,不管男女,感染后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所以如果对淋病没有一定的认识,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错过治疗时机。
7、尿道口流脓
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
六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立即治疗。
(2)明确临床类型判断是否有合并症。明确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
(3)明确有无耐药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
(4)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拟订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5)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
(6)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
(7)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患者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2.一般注意事项
未治愈前禁止性行为。注意休息,有合并症者须维持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的平衡。注意阴部局部卫生。
3.全身疗法
对于无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给予头孢曲松,肌注,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或头孢噻肟肌注,单次给药。次选方案为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已证明其疗效较好,亦可选作替代药物。如果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能排除,加上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药物。
根据近年来我国淋球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我国淋球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四环素的染色体耐药性较为普遍,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目前已不作为治疗淋病的推荐药物。此外,耐氟喹诺酮淋球菌已在我国较为普遍,且耐药菌株比率逐年增高,部分地区淋球菌分离株对该类药的耐药率达75%~99%,在临床上亦常可见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因此,不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
儿童淋病:体重大于45kg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儿童按如下方案。年龄小于8岁者禁用四环素类药物。推荐使用头孢曲松,肌注,单次给药;或大观霉素,肌注,单次给药,由医生决定用药剂量。
对于有并发症淋病,如淋菌性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则采用头孢曲松,肌注,每天1次,共10天;或大观霉素,肌注,每天1次,共10天;或头孢噻肟,肌注,每天1次,共10天。
4.治愈标准:治疗结束后2周内,在无性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①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②在治疗结束后4~7天内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淋球菌复查阴性。
经治疗后复发者,通常原因是由再感染引起,因此,要对患者加强淋病传播知识的教育,同时对性伴侣进行诊治。部分淋菌性尿道炎经规范治疗后,仍有尿道不适者,并查不到淋球菌和其他微生物,原因可能是尿道感染受损后未完全修复引起的症状,随着创面愈合后症状会消失。
5.冷知识:年,研究人员从一名31岁的日本女性身上分离并首次发现了“超级淋球菌”H病菌,随后法国、西班牙也先后出现感染“超级淋球菌”的患者。淋病的耐药性正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中国的西安,湛江和长春已经分离出了一些耐药性的淋球菌菌株。这也使得淋病的治疗变得越发困难。[2]
七预防措施
1.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非婚性行为。
2.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
3.注意隔离消*,防止交叉感染。
4.认真做好病人性伴的随访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5.执行对孕妇的性病检查和新生儿预防性滴眼制度,防止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6.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以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消除隐匿的传染源。
7、接触病人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应消*
淋病奈瑟菌对各种理化因素非常敏感(高温、干燥、消*),所以在以下的几个环境中,它都会“一命呜呼”:
八性伴的处理
成年淋病患者就诊时,应要求其性伴进行检查和治疗。在症状发作期间或确诊前2个月内与患者有过性接触的所有性伴,都应作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查和治疗。如果患者最近一次性接触是在症状发作前或诊断前2个月之前,则其最近一个性伴应予治疗。应教育患者在治疗未完成前,或本人和性伴还有症状时避免性交。
感染淋球菌新生儿的母亲及其性伴应根据有关要求作出诊断,并按成人淋病治疗的推荐方案来治疗。淋菌性盆腔炎患者出现症状前2个月内与其有性接触的男性伴应进行检查和治疗,即便其男性伴没有任何症状,亦应如此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