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
TUhjnbcbe - 2025/2/10 17:11:00
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本报告以向社会各界和业界展示5G商用发展趋势为核心内容,客观梳理了5G商用一周年以来,产业的进展、成绩、经济社会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2-3年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希望能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5G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5G逆势增长,商用一年成绩可观

年中国5G正式进入规模商用时期。春节期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发展承压。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在央地政策的共同支持下,中国5G网络建设在3月份迅速启动,并于10月初提前完成全年建设目标。与此同时,5G用户连接数、手机出货量等均放量大增。最为可贵的是,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产业界共同努力下,5G创新应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良好示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效能初步显现,为5G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多因素驱动5G逆势增长

(二)5G网络发展初具规模

适度超前的网络是5G商用发展的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电信运营企业迅速启动5G建设大规模招标,推进5G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商用网络。截至年10月,中国已累计建设5G基站超70万个。全球规模排名第二的韩国,截至年8月底部署了13.2万个。5G网络建设呈现出东部沿海领先于内陆地区、南方领先于北方的特点。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北京、四川、重庆等省市的5G基站建设数量超2万个。截至年10月5G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

二是独立组网率先实现规模商用。中国电信11月7日宣布5G独立组网(SA)规模商用,将在全国超过个城市规模商用5GSA。中国移动11月20日也宣布实现5G独立组网(SA)规模商用。中国联通正在加紧从5GNSA(非独立组网)向5GSA过渡。5GSA为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以及面向行业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三是网络性能显著提升。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的上下行速率明显提升,用户体验获得明显优化。年8至10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全国14个重点城市开展了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结果显示,14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下载均值速率超过Mbps、上传均值速率超过Mbps。10月28日发布的《中国移动智能硬件质量报告(第一期)》的评测结果也显示,在5G网络下直播类(4K高清直播)、网盘类、社交类、应用市场类应用的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四是虚拟专网探索取得积极进展。5G行业应用对行业专网具有巨大的需求。行业专网目前形成专用频率专网和虚拟专网两类典型组网模式。其中,虚拟专网是指基于现有5G公网构建的,按需实现软硬件隔离,同时向行业用户提供部分网络管理、监测、独立开户等权力的虚拟网络,具有网络覆盖定制化、安全性高、性能精准优化、运维管理自主化、成本经济等优势。我国尚未分配行业专网频段,政府鼓励产业界积极探索5G行业虚拟专网。目前全国已建设5G虚拟专网约个。

五是共建共享不断深化。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签署《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历经1年双方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超30万个,初步估算可为两家节省建设投资超亿元。年5月20日,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签订有关5G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伴随着4家基础电信企业持续推动共建共享相关工作,我国5G网络建设进程开始加快,进而实现5G高速网络服务惠及广、覆盖深、时间快、投资少的效果。

(三)5G技术标准持续创新

5G技术标准沿着增强5G技术能力和支撑垂直行业应用两方向持续演进发展,5G增强技术标准、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5G行业虚拟专网技术等取得阶段性进展。

5GR16标准正式发布。3GPP于年6月正式发布5GR16标准,相比R15,R16标准的关键性能、应用能力和网络基础能力均显著提升。关键性能方面,R16对低时延和高可靠性能进行了增强,实现空口单向时延小于1ms、可靠性达到99.%。此外,R16增强了网络数据承载能力,特别是毫米波通信能力,扩展毫米波应用场景。网络基础能力方面,R16持续增强R15的若干基础功能,显著提升网络自组织、自动化运营、米级定位等。应用能力方面,R16完成后5G场景将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特别是低时延高可靠垂直行业的应用,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及自动化、车联网、远程驾驶、智能电力分配等应用场景,并通过支持时间敏感网络协议,实现微秒级的时延抖动,为垂直行业应用提供灵活的网络部署模式。R16标准阶段,我国企业共提交无线和网络文稿2.1万余篇,占3GPP总文稿的35%。

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完成总体架构。网络切片是5G的关键核心功能,目前虽然3GPP/IETF/ITU-T/ETSI/CCSA等组织都在进行相关标准化工作,但是跨域跨厂商的标准化节奏明显滞后于商用节奏。为此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了“5G网络端到端切片特殊项目组”,总体规划5G网络端到端切片体系框架,梳理现有相关标准,组织开展共性标准研究和相关测试。目前已完成5G网络切片的端到端总体架构,具体包括端到端架构的总体技术要求、基于切片分组网络承载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基于IP承载的端到端切片对接技术要求等。同时IMT-(5G)推进组制定了5G端到端网络切片测试方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主要设备厂商完成了同厂家设备子切片的域间拉通测试,目前正在进行异厂家的跨域对接测试,情况进展良好。

行业虚拟专网标准研究持续推进。5G应用产业方阵成立“5G行业虚拟专网研究组”,持续推进相关技术研究及标准制定。在网络架构方面,从应用场景、地理位置、服务范围等角度,定义了局域虚拟专网和广域虚拟专网两大类,通过分类部署架构助力5G核心网网络资源的下沉并保障行业业务安全。在对外服务能力方面,已推进面向行业的对外能力服务平台在架构、功能及接口上的标准制定,实现运营商和行业企业对5G网络的共同管理。在轻量级UPF方面,聚焦行业差异化的场景和需求,开展企业轻量级UPF的功能及接口标准制定工作,实现5G行业虚拟专网网络资源的低成本下沉。在5G与行业局域网融合方面,已开展5GLAN功能、二层网络互联互通、运营支撑等关键技术的探索。

(四)5G移动产业链逐步成熟

5G产品市场加快发展。年全球5G网络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基站出货量超过万。我国5G基站在全球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根据Omdia数据,华为、中兴5G基站在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份额(按营收)分别达到49.4%和18.5%,排名第一和第二。截至年10月中,全球共发布5G终端款,根据SA数据显示,华为、小米、OPPO、VIVO在年一季度全球5G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33.3%、12%、10.4%、5%,位列二到五位,市场总份额超过60%。

毫米波技术设备和组网测试完成。5G毫米波是移动通信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将成为5G中频重要的容量补充和能力提升手段。IMT-(5G)推进组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5G毫米波技术试验,研究了毫米波关键测试技术,协调统一了MHz大载波带宽和下行为主帧结构等主要物理层参数,制定了面向毫米波基站、终端的功能、辐射射频和OTA性能的试验规范,构建了完整毫米波测试系统,支撑了毫米波试验,指导产业研发,为毫米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独立组网产业链主要环节逐步成熟。我国以独立组网为目标构建5G网络,积极推动独立组网产业链主要环节成熟。在5G技术研发试验以及运营商5G试验推动下,在系统设备方面,华为、中兴、爱立信、大唐、上海诺基亚贝尔等系统设备厂商相继推出了支持独立组网模式的5G基站设备及核心网产品,并在运营商组织下,深入开展核心网网元间的互操作测试,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芯片方面,华为海思、高通、联发科、三星也都推出了支持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的手机芯片。

(五)5G应用发展进入导入期

1、消费级应用仍以增强体验为主

尽管网络建设和用户数发展迅速,但5G网络仍处于规模覆盖初期,用户渗透率刚刚超过10%。5G消费级应用仍处于导入初期,创新型应用尚在培育,业务仍以增强4G业务应用体验为主,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增强移动宽带的视频类应用。

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5G+视频娱乐类应用。为掌握发展主动权,电信运营商借助5G特性,推出包括5G+4K高清视频、5G+VR/AR、5G云游戏等特色业务,率先为移动用户提供比4G更好的视觉娱乐体验。如中国移动成立咪咕平台,已覆盖影视、音乐、演艺、游戏等多个领域,通过全产品、全渠道、全数据、全IP四大全场景营销,打造多元化沉浸式体验新生态。中国电信已推出“天翼云AR”产品,持续推广“5G+权益+应用”的5G会员服务模式,并与韩国LGU+签订协议,引入海外VR优质内容和先进制作经验。中国联通提出要以5G新平台开创数字生活新天地,提供“5G+IPTV+VR”多屏联播功能。

互联网公司开展消费级应用布局。爱奇艺提出“全产品矩阵”策略,加速推进VR应用,强化VR+多种内容生态的方式,通过多产品品牌矩阵深入娱乐多领域。腾讯推出腾讯先游、START、腾讯即玩三大云游戏平台,最新发布了“互动云游戏”解决方案和全新升级的游戏服务器引擎GSE。网易与华为达成合作,正式上线网易云游戏平台,共同推进5G云游戏进步。虎牙积极开发基于5G的4K/8K高清直播和AR/VR直播项目,VR演播室已建成投入使用,5G+8K直播开始特定线路测试。互联网公司普遍认同5G将给游戏、直播、视频等内容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并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

文化产业受5G商用引领,积极探索发展形态转变。现代博物馆、艺术馆都利用基于5G的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强化用户体验,使展览具有互动性。例如,故宫借助VR、AR等技术,将现代文明成果和古代灿烂文化大胆融合,探索出一条“VR+文创”的新型传播路径

2、行业级应用开始从0到1的试点

行业级应用开始落地商用。经过三年的培育,中国5G融合应用迈过创意阶段进入落地阶段。根据第三届“绽放杯”大赛参赛项目数据,超过3成、近1个参赛项目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开始进入示范和商用落地阶段。中国移动也宣布,年其5G落地个集团级龙头示范项目,拓展0个省级区域特色项目,并聚焦15个细分行业签约超过0个项目。

在多个领域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初步构建。5G行业应用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目前已在工厂、矿山、港口、医疗、电网、交通、安防、教育、文旅及智慧城市等10个领域,逐步获得业界认可,并初步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各行业的应用需求逐渐聚焦到直播与监控、智能识别、远程控制、精准定位、沉浸式体验和泛在物联等6大通用能力上。5G商业合作形式初步形成以运营商、行业服务商、行业客户为主导的三种商业合作模式,运营商牵头主导是主流,但行业服务商和行业客户主导案例也在增加。

社会各行业加大对5G行业应用的重视力度。一方面,多个行业将5G纳入其信息化指导意见或推进相关行业标准。如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发布《煤矿5G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试行)》和《煤矿5G通信系统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5G技术等协同应用。另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投入,主动将其数字化进程与5G融合发展相结合。如招商局联合十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5G智慧港口创新实验室,构建5G智慧港口生态圈。联塑集团构建5G+智能制造方案,实现管道建材制造业5G应用标杆。焦煤集团通过5G挖机钻机远程控制、无人驾驶、无人测绘以及工程机械协同作业,推动生产过程向智能化转型。行业龙头企业对5G应用的认可,有望加快5G应用在全行业的复制和推广。

二、5G引领创新,经济社会影响潜力初现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符合产品生命周期曲线规律。对应产品生命周期曲线(S曲线),移动通信每代技术的网络建设可分为导入期、规模建设期、完善期和退网期。网络建设是用户和应用发展的基础,网络建设的发展周期先行于用户和应用的发展周期。目前我国5G网络处于规模建设的初期,这一阶段网络尚未完善,用户有一定增长,但应用刚刚起步,5G商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拉动和终端消费牵引上。已起步的应用尽管展现出巨大的影响潜力,但充分发挥潜力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一)推动ICT产业步入增长新轨道

1、5G掀起新一轮移动通信网络投资浪潮

5G商用带动运营商进入移动通信网络投资新周期。运营商资本支出在上一轮4G网络集中建设阶段保持高速增长,于年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年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移动通信网络投资进入新一轮周期。年虽然新冠疫情给网络建设带来一定冲击,但也使消费者的网络需求大大增加,在国家“新基建”战略推动下5G网络部署继续加强,预计年三大运营商5G相关网络投资将超过2亿元,占总资本开支的比重将近53%。

2、5G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创新

5G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革命性地提升了设备接入和信息传输的能力,推动了边缘流量特别是行业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计算和分析需求,提升了企业对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年在新基建政策和5G商用的刺激下,电信运营商、主要互联网巨头、ICT设备厂商、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商等厂商纷纷加码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投资。

5G商用带动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投资进入新热潮。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积极推动云网、云智、云边、云数结合,布局网络云资源池。中国电信正形成“2+4+31+X”的云网融合资源,从基地、区域、省到边缘节点多层次建设和管理。中国联通构建“5+N+1”创新业务能力体系,打造“云大智物安”创新平台。互联网企业巨头方面,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资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亿元布局新基建,重点部署云计算、区块链、服务器、超算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方面。百度预计年打造的智能云服务器将超过万台。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商也加紧IDC方面投资,其中万国数据年资本开支预计将达到75亿元,相比年增长50%;世纪互联年将达24-28亿元,相比年翻倍。预计企业年对云和数据中心的投资约1亿元,-年将近2万亿元。

5G带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推进。各大公司加速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探索,以为支持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例如,百度升级建设软硬一体AI新型基础设施——“百度大脑6.0”,年开放多项AI能力,通过定制系列场景,推进各行业应用自主可控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小米构建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智能家居需求场景为出发点,有望为用户、软硬件厂商和个人开发者提供智能场景及软硬件生态服务。华为发布智能体,以AI为核心,通过云网边端协同,构建开放、立体感知、全域系统、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智能系统,希望能为城市治理、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全场景智慧体验。

3、推动用户信息消费转型升级

5G推动用户流量消费增长。数据显示,5G用户的流量消费明显高于其他移动用户。以中国电信为例,年上半年其5G用户DOU值14.1G,比行业平均值10.1G高出近40%。截至年6月,运营商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APRU为40.7元,较年底提升6%。年三家运营商总体业绩稳中有升,且移动通信业务ARPU止跌转增,增量不增收现象有所缓和。究其原因,除运营商调整经营策略减少低价值客户外,5G功不可没。受益于5G商用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价值用户数量逐步增加,推动运营商价值经营战略初显成效。

5G手机终端大规模出货。年1-11月我国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1亿部,其中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占比达51.4%。5G手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从月度数据看,从6月份开始5G手机单月出货占比超过六成,后续也一直维持较高比率。5G手机款式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共有款5G手机获得进网许可。5G手机价格逐步走低,最低价位已降至千元以内。预计到年底,中国5G网络终端连接数将达到2亿,消费级市场稳步推进。

用户对新消费类终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