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蔚蓝色行星,这里接收到的太阳热辐射、宽广的海洋和厚厚的大气层为众多的生命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地球生物从数十亿年前就开始了发展和进化,一批批的物种诞生又消失,只有一小部分能够长期存在,并随着环境本身的改变而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和习性。
人类是在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退场后才开始发展的,并且在五百万年前,智人这个物种才正式出现,我们的历史和地球生命的总体历史比起来并不算长。因此,人类对于生物的研究也需要参考化石等来自于过去的文物。
恐龙虽然早就已经灭绝了,但是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恐龙的“后裔”仍然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且这种生物的种类繁多,极为常见,那就是鸟类。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证据来自于一些化石,证明有的小型恐龙身体上覆盖着羽毛,形态也和鸟类相似。
不过也有学者对此持有反对观点,因为现在还无法确定这些化石究竟是鸟类的祖先还是仅仅是“有羽毛的恐龙”,鸟类的真实祖先还没有彻底得到确定。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鸟类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鸟类和他们的巢穴
如今世界上生活着多种鸟类,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动物之一。不管是在炎热的雨林还是寒冷的两极地区,我们都能够发现鸟类的身影。鸟类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能够飞行,毕竟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都无比向往的能力。
但是其实很多鸟类并不会飞,比如我们熟悉的企鹅、鸵鸟都是如此。为了生存,鸟类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技能,不会飞的自然也是如此,比如企鹅特别擅长游泳,而鸵鸟特别擅长奔跑。但不管是会飞还是不会飞的鸟,多半都有一个舒适的巢穴。
鸟类对于自己的巢穴往往比哺乳动物还要上心,因为在巢穴里休息的时候往往是鸟类最脆弱的时候,而卵生的鸟类在孵化和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
因此不少鸟类都堪称是“建筑大师”,其中不少鸟类在求偶的时候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筑巢技术,比如园丁鸟就是这样。否则,雄鸟很难证明自己有在残酷的大自然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能力。随着近年来城市环境的改善,我们又可以看到树上布满鸟巢了。
喜鹊的习性和特色
喜鹊是中国人民都很熟悉的鸟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是一种吉祥的鸟类,因为美丽的羽毛和悦耳的鸣叫声而备受喜爱,如果在早上听到喜鹊的叫声,那么意味着这一天将会有好事发生。
而在我国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里,喜鹊还在七夕的相会中充当了“桥梁”的角色,因此这一年一度的相见也被称之为“鹊桥相会”。这一系列的证据都表明,喜鹊是一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凡地位的益鸟。
喜鹊在中国有四个亚种,是一种以昆虫和小型生物为食,长期在栖息地生活的留鸟。喜鹊一般是雌雄二鸟一起筑巢、育雏,幼鸟大约一个月左右能够离巢。
喜鹊是鸦科鸟类,而鸦科是鸟类中最聪明的种群之一,实验显示喜鹊有“自我意识”,明白自己长什么样子而且认得出自己的倒影,还会简单使用环境中的各种道具帮助自己。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喜鹊这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却可以建设起鸟类世界中相当精妙的巢穴,是不折不扣的“建筑大师”。
喜鹊如何筑巢?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见喜鹊在树上的巢穴,乍一看好像只是在树杈上用杂草胡乱地搭了一个窝,但和那句话成语刚好相反的是,喜鹊的巢穴可以称得上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喜鹊窝其实风吹不散,雨打不落,舒适而且坚固。
为什么其他很多的鸟类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可以让卵孵化的窝,但是喜鹊却需要一座坚固的“高层建筑”呢?
一方面是因为喜鹊是一种留鸟,相对于候鸟来说更需要坚固的巢穴;另一方面在是因为喜鹊有着为数不少的天敌。
那么,喜鹊究竟是怎样来建造自己不怕雨雪的“高层别墅”的?首先是巢穴的选址:要选择坚固的树杈,不会轻易被风雨等自然现象所击溃,最好是结构比较稳定的三叉树枝。
通常选址由两只喜鹊共同完成,在选址之后就要开始建造了,首先是选择一些比较结实的小树枝,开始建造巢穴的“骨架”。
在建筑的时候可不是随意摆放,而是要一点点、一层层地错落摆放,确保能够骨架能够承受压力,不会轻易垮塌。而且这骨架不是完全靠重力拼接的,喜鹊还会从口中分泌出黏液来让树枝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
在搭好了“房子”的基本架构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在骨架上加上“涂料”了。为了能够让巢穴在雨打风吹中保持温暖,骨架需要用干草和泥土的混合物密封起来。这一工程要求的细致程度虽然不及第一步,但是同样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等到这一步完成之后,喜鹊“高层别墅”是毛坯就算是修建好了,接下来需要的是让“内部装修”,也就是用草叶、羽毛等让鸟窝的内部变得更加舒适和温暖,能够让幼鸟茁壮成长。
喜鹊鸟巢的特点
喜鹊的窝确实建造起来费时费力,那么最后的成品和一般的鸟巢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首先是形状不同,我们经常见到的鸟巢大多是半圆形,上方并没有遮蔽,一些鸟儿会选择将其建造在人类建筑的屋檐下来遮蔽风雨,比如燕子就是这样。
但更多的鸟类还是将其直接放置在树冠上,这样难免受到雨打风吹。但是喜鹊的巢却很好地规避了这一风险,它的开口不在上方而是侧面,和人类建筑开门的位置是类似的,其侧面的“门洞”一般只能供喜鹊成鸟进出。这样既用“屋顶”遮蔽了雨雪,又可以防止天敌偷吃鸟蛋和雏鸟。
此外就是坚固程度的区别了。喜鹊窝由于经过了形状的“设计”和总体二次加固,所以只要不是自然灾害级别的雨雪,一般都拿它无可奈何。
所以即使是在冬末里树枝上还没有开始长出新叶的时候,或者是比较极端的天气里,喜鹊的巢穴都有能力保护幼鸟的安全。这样看来,喜鹊真不愧是鸟类里的“建筑大师”。也许人类在一开始学习建造人类的住房的时候,也参考了喜鹊之类的动物的经验也说不定呢。
喜鹊的“巢穴保卫战”
尽管喜鹊的鸟巢确实温暖又坚固,但是这并不代表喜鹊只要建好了自己的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们不仅需要提防其他动物对自己和雏鸟下手,还需要面临“住房危机”——其他的鸟可能会前来抢夺喜鹊的巢。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喜鹊的巢实在是修得太好了,比起自己的“作品”来说显得更有价值。面对这样的威胁,喜鹊的族群也只能够奋起反抗,守卫自己的家园了。
自然界中有一些鸟不是修建不好自己的鸟巢,而是根本就不会自己筑巢,它们会把蛋下在其他鸟类的巢里,并且让对方充当“保姆”养大自己的孩子,途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成长资源,小小的“不速之客”还会将“保姆”本来的孩子挤出巢穴,比如成语“鸠占鹊巢”的主角布谷鸟就是如此。
不过这里的“鹊”并不是喜鹊,受害者往往是更小的鸟类。喜鹊要面临的不是暗算,而是大张旗鼓地抢夺,为此还能经常发生两个族群之间的战争。喜鹊虽然是鸦科鸟类,但战斗力并不算是特别强,因此也时常会发生失去巢穴的悲剧。
结语
古人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喜鹊辛辛苦苦为自己建造的巢穴到头来却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不过这也仅仅是在人类看来有些“不公平”,我们不能够用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去要求大自然的动物,因为他们并没有人类这么多的心思,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已,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不适应大自然的生物自然会被淘汰,所以发生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我们人类,在感叹这些动物的智慧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和保护这些动物。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都是从动物身上“学”来的,比如蜂窝的六边形结构,蝙蝠的超声波探测,海豚的声呐等等。
但是在发展了我们的社会之后,也不能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去争夺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资源,让他们失去自己的栖息地,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于完全消失,这都是不利于地球环境的整体保持的,我们要记住,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其他动物,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