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099.html腺瘤样瘤是一种间皮来源的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生殖道,但也可见于其他部位。发生于皮肤的腺瘤样瘤极为罕见。近日,《JCutanPathol》报道了一例发生于脐部的腺瘤样瘤病例,并对类似情况下的诊断思路进行了总结介绍。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内容,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4岁,因脐部皮下病变就诊于皮肤科。临床检查,病灶呈红斑样,表面有皮屑,质实。患者自诉发现病灶8个月,当时表现为蜂窝织炎,应用抗生素后治愈;但曾有反复发作。图1.临床检查,脐部可见一红斑样病灶,表面有皮屑,质实。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超声检查,病灶处表现为纤维化。病灶处皮肤活检,送病理检查。镜下为真皮内大量管状结构构成的肿瘤性病变,且这些管状结构分割纤维性间质。病变管状结构被覆扁平至立方状细胞,局灶向管腔内形成乳头状凸起。此外还可见上皮样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可见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表达calretinin、CK5/6。图2.脐部皮肤活检。病变中可见大量管状结构,分隔纤维性间质。管状结构内衬单层细胞,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管腔结构内有乳头状结构。部分区域可见上皮样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图3.脐部病变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alrtinin(左)及CK5/6(右)。根据上述组织学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该例诊断为发生于脐部皮肤的腺瘤样瘤。活检后2个月、3个月时,经两次切除手术,但切缘仍有肿瘤累及。此后随访中,至术后10年,未见复发及转移性病变。小结间皮为源自中胚层的单层上皮,被覆于体腔内壁及腹膜内位器官的表面。根据所在解剖部位的不同,间皮形成的结构也有不同的名称,如肺表面及胸腔内层的胸膜、腹腔器官表面及腹腔内层的腹膜、心脏表面的心包膜、睾丸表面的睾丸鞘膜。腺瘤样瘤为间皮来源的罕见良性肿瘤。具体病理机制未明。临床上,腺瘤样瘤一般发生于生殖道(如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睾丸),少见情况下也可发生于心脏、纵隔、胰腺、肝脏、胸膜、肠系膜、大网膜、淋巴结、腹膜、肾上腺、皮肤等部位。大部分均为偶见。组织学上,腺瘤样瘤无包膜,边界表现不一,具体取决于所在部位。如患者为免疫抑制状态,常表现为多灶性、弥漫性结构。该肿瘤特征性表现为腺样囊腔或微囊腔,内衬扁平上皮;有时为立方状细胞形成条索状或管状结构。间质为平滑肌束、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质或水肿间质。腺瘤样瘤有时会因镜下的“浸润性”表现而误判为腺癌,加之细胞内有显著空泡的时候可类似印戒细胞表现,更是容易出现误诊。不过,总体而言,细胞形态温和,无核分裂。免疫组化可证实其间皮性质,如表达calretinin、D2-40、CK5/6、WT-1;同时,肿瘤细胞表达广谱CK而不表达BAP1、CEA、BerEp4。皮肤腺瘤样瘤罕见,据本文原作者所述,此前文献中仅有一例皮肤腺瘤样瘤的报道,且同样发生于脐部,这可能是因为脐部皮肤是最接近间皮的皮肤所致。脐部结构复杂,有诸多重要结构相互交错,如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等。因此,脐部除可以发生相应原发肿瘤、胚胎残余等,也可出现内脏肿瘤的转移、或内脏肿瘤直接累及脐部。就腺瘤样瘤的鉴别来说,形态学结合必要的免疫组化,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个专属名词-玛丽约瑟夫结节(SisterMaryJosephnodule)。玛丽约瑟夫结节是指脐部转移性肿瘤,大部分来源于腹腔内或盆腔内恶性肿瘤,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肿瘤原发部位在男性多见为胃肠道(尤其胃部)、女性多见为生殖道(尤其卵巢及子宫内膜);其他原发部位还有结肠、胰腺、小肠、输卵管、肾脏、前列腺、膀胱等;也有15%至30%的病例找不到明确的原发灶。间皮瘤转移至脐部形成玛丽约瑟夫结节的情况也有报道,此时形态学表现可能非常类似腺瘤样瘤、尤其细胞形态温和的情况下,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参考文献FerreiraI,DeLathouwerO,FierensH,TheunisA,AndréJ,deSaintAubainN.Adenomatoidtumoroftheskin
ifferentialdiagnosisofanumbilicalerythematousplaque.JCutanPathol.;10./cup..doi:10./cup.
点击进入免疫组化小程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