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这样的皮损,且患者伴有高热、呕吐和昏迷,您考虑什么?如果仅考虑为丹*,只是简单抗感染治疗,这样的判断和治疗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这种情况需高度警惕一种罕见的、严重的疾病―坏死性筋膜炎。尽管坏死性筋膜炎看起来像严重的丹*,二者的治疗和预后相差甚远!如果坏死性筋膜炎未能早期诊断,未能及时、强有力的治疗,死亡率可高达35%[1],所以我们应当熟悉和掌握坏死性筋膜炎。
在讨论坏死性筋膜炎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筋膜的解剖。筋膜是位于皮下组织和肌肉之间的结缔组织,分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和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筋膜主要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组织提供“支架”,故被称为软组织的“骨架”(图1、2[2])。
图1皮下组织层次(图源网络)
图2筋膜解剖(腿部的浅、深筋膜)
A皮肤;B浅筋膜膜层;C深筋膜外围层;D深筋膜肌层;
DAT深层脂肪组织;SAT浅表脂肪组织。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Fasciitis,NF)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软组织感染。???????????????????????????
历史及命名???????????????????????????
●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认为NF是丹*的一种并发症[3];
●年,JosephJones首先以"医院坏疽"为名描述一种细菌性筋膜急剧进行性坏死,此后几次易名为"坏死性丹*"、"溶血性链球菌坏疽"、"化脓性筋膜炎"和"急性皮肤坏疽"等[4];●年,AlfredFournier报道了5例男性会阴区患者,故命名为“Fournier坏疽”[5];●年,Wilson将皮肤、皮下组织及深、浅筋膜的进行性坏死统称为“坏死性筋膜炎”,总结其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即广泛的深浅筋膜坏死[6];●年,Anaya等[4]建议采用“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STI)”取代所有皮肤及皮下的坏死性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学:Misiakos等[7]依据病原菌的种类将NF分为4型(表1)。
表1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分型
图3右腿屈肌处烧伤后坏死性筋膜炎患者。
1A: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广泛坏死。1B:切除组织大体外观(+21天),表面有白色棉状丝状生长。
图4切除组织标本的直接显微镜检查。
2A:箭头显示20%氢氧化钾溶液中的多核、宽且无隔膜的真菌菌丝(X);2B:Calcofluor荧光增白剂染色示宽且无隔膜的真菌菌丝,提示毛霉菌(X)。
●危险因素:NF相关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糖尿病、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肝功能衰竭等)、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龙)、营养不良、年龄>60岁、静脉注射*品、周围性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潜在的恶性肿瘤和肥胖等[9]。其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NF伴发糖尿病者高达18%-60%。
●发病机制:病原菌突破皮肤屏障后,通过释放内*素和外*素,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免疫相关反应,包括细胞*性T细胞、细胞因子释放和中*性休克综合征,造成微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和随后的坏死[10]。
临床特征
●罕见:发病率为0.3-15/10万[10]。
●所有年龄,成年男性多见,男:女=3:1[11]。
●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好发部位:下肢>腹部、外阴>其他。
●皮损表现:临床皮损呈快速进展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如下[12]:
第一阶段(早期):皮肤片状红斑、肿胀,皮温升高,触痛(触痛区显著超出皮损区)(图5[13]);
第二阶段(中期):水疱或大疱形成(浆液性液体),皮肤波动感及硬结形成(图6[13]);
第三阶段(晚期):血性大疱,患部皮肤感觉消失(感染致局部的神经变性坏死),皮下捻发音,皮肤坏死、发黑,进展为坏疽(图7[13])。
●全身症状:早期可有发热、寒战、乏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身中*症状,若未及时就诊可出现DIC、中*性休克及多器官衰竭。
图5早期坏死性筋膜炎(第一阶段)
下肢水肿及皮肤红斑,其特征压痛显著超出皮区。
图6中期坏死性筋膜炎(第二阶段)
水疱或大疱形成,最初通常充满浆液性液体,随后水疱聚集并出血,形成血性水疱。
图7晚期坏死性筋膜炎(第三阶段)
皮肤坏死及皮下捻发音
临床分型
除上述病原学分型外,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坏死性筋膜炎可分为2类:
1、明确病原体入侵伤口的感染,病原体经表皮或黏膜的伤口进入深层组织。
2、深层组织自发性感染,近50%的A组链球菌导致的坏死性筋膜炎原发于深层组织,病程中未见开放性损伤,常见于肌肉挫伤或拉伤。
组织病理
●浅筋膜坏死;
●真皮和筋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动脉和静脉纤维素血栓形成;
●动脉和静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的血管炎;
●破坏的筋膜和真皮内存在致病微生物;
●无肌肉受累。
图8社区MRSA感染的NF患者组织病理[14]
A伤口处蜂窝织炎(短箭头)、脂膜炎(长箭头)
和筋膜炎(箭头);B组织中许多革兰氏阳性球菌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年,Wong等[15]提出LRINEC(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标)评分来区分坏死性筋膜炎与其他软组织感染(表2)。
表2LRINEC评分
总分范围为0-13分,根据NSTI的危险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表3[4]):
表3LRINEC评分与NSTI的相关性
●影像学检查:坏死性筋膜炎的影像学特点总结如下(表4[16])。
表4坏死性筋膜炎的影像学表现总结
图9右大腿坏死性筋膜炎患者
X线片示大量条纹状软组织气体沿大腿筋膜平面延伸
图10右踝坏死性筋膜炎患者
a右脚踝上有皮下气肿(箭头),可见钢板和螺钉固定
b超声示深筋膜软组织气体呈多个回声灶表现(箭头)
图11左大腿坏死性筋膜炎患者
CT(a)和增强CT(b)示左侧大腿肌肉内有气体(箭头)
图12右下肢坏死性筋膜炎患者MRI
A双侧大腿横断面MRI示右大腿水肿,肌间隙模糊;B双侧小腿横断面MRI示皮下、肌间水肿,肌肉清除模糊;C双侧小腿的冠状MRI(红色箭头表示皮下水肿;*色箭头表示间质水肿)
●其他特殊检查:细菌学培养和血清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和DNA诱导B细胞产生高滴度抗体)等。
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早期皮损表现并无特异性,极易误诊为丹*、蜂窝织炎等其他软组织感染,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研究显示,12小时内确诊,NF的死亡率为6%,如果超过24小时再确诊,死亡率可高达30%[18]。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皮损及全身症状、LRINEC评分、影像学等确诊。
年,Fisher等[19]提出了坏死性筋膜炎诊断的六项标准:
①皮下筋膜广泛性坏死,伴有广泛潜行灶,逆行向周围扩散;
②重度的全身性中*症状,伴神志改变;
③未累及肌层;
④伤口分泌物培养、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孢杆菌;
⑤无重要血管阻塞;
⑥清创组织检查有广泛的白细胞浸润,筋膜邻近组织局灶性坏死,以及微小血管血栓栓塞。
诊断困难时,可行手术探查,如手指试验阳性,则需高度怀疑NF。手指试验:手术探查时,皮下组织与筋膜易分离即手指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应与丹*、蜂窝织炎等其他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及早期可表现为NF的坏死性嗜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如坏疽性脓皮病、坏死型SWEET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相鉴别。
治疗
因NF进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治疗上具有很大的挑战性。NF的治疗应遵循5个基本原则:早期诊断和清创、充分及足量的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反复重新评估和积极的营养支持。
局部治疗:尽快彻底的外科清创手术(图13[20]);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图14[21])。
全身治疗: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二代/三代头孢+甲硝唑);加强支持治疗,纠正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图13a68岁男性前臂创伤弧菌感染;
b切取30×18cm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
c清创植皮术后;d术后15个月随访。
图14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临床治疗图片
1A、2A:清创前;1B、2B:清创后;
1C、2C:应用VSD技术进行创面引流;
1D、2D:创面愈合情况。
预后
NF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可伴发MODS、DIC等多种疾病,有截肢或死亡的风险,预后较差。可采用FGSI或UFGSI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表5[22])。在该评分系统中,FGSI9分的死亡率为75%,FGSI9分的生存率为78%。
表5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
也可使用简化Founier坏疽严重指数评分(SFGSI)对预后进行预测,SFGSI包括三个变量,分别是红细胞压积、血钾、肌酐,当SFGSI2时,预测死亡率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77%[23]。
综上,坏死性筋膜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与其他坏死性软组织疾病较难鉴别,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勿将坏死性筋膜炎误诊为丹*!
更新时间调整公告
为了做得更好,自年1月1日起,“皮科老张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