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蜂窝织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颌骨骨髓炎部分的重点考点 [复制链接]

1#

今天诚毅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口腔颌面外科学-颌骨骨髓炎部分的重点考点,文末视频有诚毅老师的详细讲解,大家可以点击视频试听课程哦

颌骨骨髓炎

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好发于青壮年,16-30岁多见,男>女,主要发生于下颌骨,婴幼儿以上颌骨多见。

病原菌以金葡菌、溶血链球菌为主;

感染途径:

(1)牙源性途径:机体抵抗力下降和细菌*力增强时,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扩散引起;

(2)损伤性感染:口腔颌面部皮肤、粘膜损伤;与口内相通的开放性颌骨粉碎性骨折或火器伤伴异物存留;

(3)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颌面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病变或菌血症史。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基础上发生,主要发生于下颌骨。

1)急性期:

①全身中*症状:初期寒战、发热、WBC上升、食欲减退、嗜睡;化脓后出现中*症状,局部症状加重,可有菌血症;

②病变区牙剧烈疼痛,松动,伸长感,不能咀嚼;

③牙龈丰满、充血,龈袋溢脓;

④下牙槽神经受损-下唇麻木;

⑤炎症波及升颌肌群-张口受限

2)慢性期:

①口腔内及颌面部形成瘘孔,言行肉芽组织增生,触之易出血,长期排脓甚至死骨;

②病理性骨折,咬合错乱,面部畸形;

③机体慢性消耗、中*、消瘦、贫血症状。

(2)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好发于下颌骨,以下颌支及下颌角居多。

牙源性感染为主,主要为下颌智齿冠周炎所致;感染途径为炎症累计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侵犯下颌骨骨膜导致骨膜炎,形成骨膜下脓肿,破坏骨密质,产生死骨。

急性期同间隙感染;慢性期腮腺咬肌区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张口受限。

(1)增生型:多发于青年人,因抵抗力较强,致病菌*力弱;骨质以增生型病变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患侧下颌支及腮腺咬肌区肿硬,皮肤无急性炎症,局部压迫不适或轻微疼痛;X线示骨密质增生;

(2)溶解破坏型:发生于急性化脓性颌周间隙蜂窝织炎后;骨膜、骨密质破坏,骨膜或黏膜下形成脓肿,自溃或引流后形成瘘孔,久治不愈,长期溢脓;X线示骨密质破坏,骨面粗糙。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来源

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周炎

下颌智齿冠周炎

感染途径

破坏骨髓-破坏骨密质-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可累及松质骨与密质骨;

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

临床表现

弥漫型为主

局限型为主

病源牙或累及牙

松动,牙周炎症

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部位

下颌体多见

下颌角及下颌支多见

慢性期X线

大块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界清除,可有病理性骨折

皮质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形成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急性颌骨骨髓炎: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似间隙感染急性期;牙叩痛松动,牙槽溢脓,患侧下唇麻木(有力证据)。

慢性颌骨骨髓炎:瘘道形成,溢脓,排出死骨;探诊骨面粗糙;全身症状不明显。

X线:急性期无明显骨质破坏,慢性期可见骨质破坏或增生。

(1)急性期:积极抗菌消炎,全身支持治疗为主。

1)药物治疗: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同时注意全身支持治疗;

2)外科治疗:引流排脓,去除病灶。一旦判定髓腔内化脓性病灶,应及早拔除病灶牙及相邻松动牙,使脓液从牙槽窝排出;

(2)慢性期:死骨形成,须手术去除死骨和病灶。

慢性中央性骨髓炎死骨较大且广泛,病灶清理以摘除死骨为主;

慢性边缘性骨髓炎死骨浅表或有肉芽组织增生,以刮除清除为主。

(3)死骨摘除及病灶清除术

指征:

1)药物治疗,拔牙或切开引流后,瘘管久治不愈,长期排脓;或经瘘管探查骨面粗糙甚至有活动死骨;无瘘管但炎症反复发作;

2)X线已发现颌骨骨质破坏者;

3)患者可耐受手术;

时间:

1)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局限者,死骨在发病后3-4W分离;病变广泛者,5-6W;应在死骨分离后手术;

2)慢性边缘性骨髓炎多在病程2-4W后手术。

(五)新生儿颌骨骨髓炎

出生后3M内的化脓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好发于上颌骨。

多为血源性。病原菌多为金葡菌、链球菌。

全身症状:高热、寒战、脉快、哭啼、烦躁不安、呕吐;

局部症状:早期面部、眶下及内眦部皮肤红肿;感染扩散至眼睑周围引起眶周蜂窝织炎;上牙龈及硬腭粘膜红肿;形成骨膜下脓肿、眶下区皮下脓肿;较少形成大块死骨。

保守治疗:应用大量抗生素,支持疗法,脓肿形成要及时切开引流,不要急于进行死骨清除术。

(六)放射性颌骨坏死

(1)病程缓慢

(2)初期持续性针刺样剧痛,粘膜皮肤破溃,骨面外露,黑褐色;继发感染后骨面暴露处长期溢脓;

(4)可有病理性骨折

(5)患者慢性消耗性衰竭,消瘦,贫血;

(6)头颈部放射治疗史

(1)全身治疗: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2)局部治疗:分次去除暴露死骨,且在健康骨质范围内切除死骨(创面渗血),避免复发;

(1)放疗前准备:

1)常规牙周洁治,注意口腔卫生;

2)处理口内病灶牙:治疗可保留的龋齿、牙周炎病牙,拔除无法治愈的病牙;

3)放射前取出口内金属义齿,活动义齿需在放疗终止一段时期后再佩戴,以免损伤粘膜;

(2)放疗中:

1)口内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并加强口腔护理,治疗早期发生的感染;

2)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放射后继发龋;

3)非照射区应用屏障物隔离保护;

(3)放疗后:牙源性炎症需手术或拔牙时,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术前、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

(4)精确放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