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科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06.html1.新型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neoformans)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累及脑膜、肺、皮肤、骨骼系统和血液等器官和部位。在高效抗反转录病*(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治疗之前,5%~10%的艾滋病患者并发新型隐球菌病,高危指标为CD4细胞少于0.05×/L,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容易播散至多个器官,病情进行性恶化。
隐球菌性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临床特点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的压力明显升高,呈浆液性改变。肺新型隐球菌病是另一个常见临床类型,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咳嗽、黏液痰、胸痛等。
皮疹呈多型性,包括丘疹、脓疱、疱疹样水疱、结节、浸润性斑块、蜂窝织炎、皮下脓肿、溃疡等。在艾滋病患者中,皮疹类似传染性软疣、痤疮或Kaposi肉瘤。
基本病理改变为胶冻样和肉芽肿样反应。孢子圆形或卵圆形。
2.马尔尼菲青霉病
(该病文字资料描述引自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广医院的卢瑞朝老师的课件内容,向卢老师致谢)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是法国Capponi等年从越南非正常死亡的中华竹鼠(Rhizomyssinensis)肝脏中分离出的一种青霉菌。年被命名。马尔尼菲青霉菌可生长在甘蔗和竹笋上,竹鼠(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等)为病原菌的宿主或携带者,是人兽共患的疾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唯一具有温度双相性的青霉菌,既能像大多数真菌一样在常温(30℃以下)腐物寄生,还能在37℃的较高温环境中生长,因而具有深部致病力,已成为很重要的人类致病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广西、广东、香港及台湾等。主要流行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而欧美国家患者多有涉足远东史。
分布特点
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特点为温暖、潮湿、适合竹林和甘蔗生长、有竹鼠出没。于气候有关系,通常春夏季南方雨水较多,真菌生长迅速,因此也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发的季节。
发病情况
马尔尼菲青霉病一种少见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病,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以致病。在香港,8%艾滋病患者会受它感染,在广西CD4≤时近30%患者被感染,感染后若得不到适当治疗,死亡率可达%。
发病机制
至于病原菌何以从野生状态进入机体并引起感染的途径,目前尚不是十分明确。马尔尼菲青霉病菌感染开始于吸入或食入孢子或无荚膜酵母菌,对于正常人来说,机体抵抗力很强,孢子或无荚膜酵母菌很快被清除,在正常机体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功能中,体液免疫起到调理作用,而细胞免疫则在清除菌丝或孢子囊中有重要作用。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艾滋病患者(尤其晚期患者)由于CD4T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增加。
发病部位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深部致病菌,可以侵犯全身几乎所有系统、器官,血液、神经系统、骨髓培养均发现有存在,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也很常见。
临床表现
发病隐匿或急性,潜伏期不十分明确,很多AIDS患者痰中找到或培养出病原菌,但未见发病,说明潜伏期可能很长。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发热、消瘦、贫血、淋巴结肿大。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皮肤:坏死性丘疹,丘疹中心坏死,修复后可见具有特征性中心部凹陷形同“小火山”或“脐窝状”软疣状的小结。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
骨骼:溶骨性损害,骨周围组织出现皮下脓肿,但小儿及AIDS患者少见。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病例大多为这种类型。主要症状为发热,可达39-
40℃,发热无规则,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长。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皮疹,骨损害。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之外的组织中常引起化脓性反应;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为肉芽肿性反应。在巨噬细胞内外有酵母样菌体,呈圆形、椭圆形、腊肠形,有横隔,HE着色不良,过碘酸染色(PAS)和银染色良好。
25℃培养物(乳酸酚棉蓝染色):光滑透明分枝分隔
菌丝典型帚状枝:双轮生、少数为单轮生;有2-10个散开不平行的梗基其上有2-10瓶梗;顶端狭窄有单链分生孢子,散乱
涂片镜检
取骨髓涂片、皮肤印片或淋巴结活体组织Gram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典型圆形或卵形或腊肠型有明显横隔的孢子,常在巨噬细胞内。
3.球孢子菌病子菌病
球孢子菌病(圣华金热,峡谷热)是由粗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感染,常累及肺部。感染由吸入真菌孢子所致。轻微肺部感染可致流感样症状出现及有时出现呼吸困难,但感染可加重并向全身播散引起各种症状。感染物显微镜下检查或培养证实真菌感染可确诊。口服或静脉抗真菌治疗需持续数年甚至终生。
球孢子菌的孢子可以在美国西南部、中部及南部发现。与土壤打交道的农民和其他人员最可能吸人芽胞引起感染。旅游时受感染的人可以在离开感染地区后发病。
球孢子菌病既可表现为:
轻微肺部感染(急性原发型球孢子菌病):可不经治疗而自愈,占本病半数病例。
严重进展性感染(进展性球孢子菌病):感染全身播散并危及生命的。男性高发。常见于黑人、菲律宾人及美洲土著。进展性球孢子菌病常提示病人有免疫系统受损,要么因为疾病(尤其AIDS)要么因为服用免疫系统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
临床表现
大多数急性原发性球孢子菌病的人无症状,如果出现症状,常发生在感染后l-3周。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呈流感样表现,包括咳嗽、发热、寒战、胸痛,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可伴咳痰甚至偶尔出现咯血。某些病人表现一种“沙漠风湿热”,包括眼表面炎症(结合膜炎)及关节炎症(和关节炎),以及皮肤结节形成(结节性红斑)。这些反应是机体对真菌的变态反应,而这常提示机体可有效抗击真菌感染。
疾病的进展形式不常见,在急性原发性感染后,进展过程可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其症状包括轻微发热、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和生长受影响。肺部感染可以恶化,引起呼吸困难加重。感染也可以从肺部扩散到骨、关节、肝脏、脾和肾脏。关节可出现肿胀疼痛。真菌可感染脑实质和脑表面组织(脑膜),导致脑膜炎。脑部感染常为慢性感染,可有头痛、神智错乱、平衡失调、视物双影及其他症状。脑膜炎若不治疗常常死亡。
4.组织胞浆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于肺部,但有时能播散到整个机体。吸入真菌孢子导致感染。绝大多数无症状,有些可感觉全身不适,出现发热、咳嗽,有时出现呼吸困难。有时感染扩散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器官损害。依据组织和液体标本培养和检查诊断本病。依据感染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
组织胞浆菌的孢子存在于土壤中,特别常见于美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或其他与土壤接触的工作人员最可能吸入孢子;当大量的孢子吸入后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具有免疫缺陷病*(HIV)感染的人更易发生组织胞浆菌病,且特别易发生全身性感染这种形式,感染累及肝、脾、淋巴结、肾上腺、消化系统和骨髓。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组织胞浆菌病的人没有任何症状,然而组织胞浆菌病的三种类型会引起症状:
急性组织胞浆菌病
通常在吸入孢子后3~21天出现症状,病人可自感不适,出现发热和咳嗽及感冒样症状。不治疗2周内症状常可消失,很少持续超过6周。这种类型的组织胞浆菌病几乎不危及生命。但免疫缺陷患者症状可以很重。
进展性弥漫型组织胞浆菌病
正常时健康成人不受感染,这种类型感染通常发生于新生儿和免疫功能减弱的人(如患AIDS的人)。起初表现不明显,病人可有乏力、软弱和全身不适。症状可缓慢加重或急剧加重,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感染可引起口腔和肠道溃疡形成。在极少数病例,肾上腺可受损害引起阿迪森氏病(见艾迪生病)。这种类型的组织胞浆菌病,如不经治疗病死率可高达90%。AIDS病人即使经过治疗也会很快发生死亡。
慢性空洞型组织胞浆菌病
肺部感染经过数周的逐渐发展可形成此种类型的组织胞浆菌病,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包括体重下降,轻微发热和疾病的一般表现(全身不适)。
大多数病人不需治疗2-6个月可自行恢复。然而,呼吸困难可逐渐恶化,某些人可咯血,有时会出现大量咯血。肺组织破坏及瘢痕形成。肺损害或肺部细菌侵袭最终可导致死亡。
组织病理学特点:在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可以见到直径2-4μm小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周有一透亮晕,像荚膜,称为荚膜组织胞浆菌。
诊断
要作出诊断,医师应获得感染病人的痰、骨髓、尿或血标本,也可收集肝脏、淋巴结或已形成的口腔溃疡标本。这些标本送到实验室培养和分析。血或尿标本还可行真菌抗原检查。
5.肺囊虫肺炎
肺囊虫肺炎是一种由人类肺囊虫(Pneumocystisjirovecii)所引起的肺部感染症,常见于早产儿及营养不良的婴儿,成人则常见于癌症、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者而导致后天免疫不全的病人身上。年Chagas在研究锥虫(trypanosome)时发现肺囊虫,Dr.Carini也约在同时于受感染的老鼠身上发现这个病原,起初两人都认为发现了一新型的锥虫,一直到数年后Delanoes才确认这是一种以肺部为主要感染部位的新病原体,将之命名为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carinii),后来为了与感染老鼠的肺囊虫做区别,更名为人类肺囊虫(Pneumocystisjirovecii)。一开始因为形态学上的类似,此病原体被归类为原虫,年后以核酸及生化的分析结果发现其实更接近于霉菌。
疾病信息
传播方式:
肺囊虫的传染途径是经由空气传染,肺囊虫会潜伏在人体中,当人的免疫系统有问题时才再度活化发病,除了潜伏再活化外也有证据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导致新感染发生的主要模式。
发病症状:
(一)肺囊虫肺炎是常见艾滋病患的的伺机性感染症,大部份发生在HIV感染后CD4下降到以下的病人。
(二)病患主要的症状表现是渐进性的呼吸短促、发烧、干咳,其他症状包括胸痛,极少数会咳血;幼童重症者可能产生发绀、鼻翼扇动和肋间凹陷。
(三)胸部X光检查典型上,会呈现广泛的两侧肺浸润。
(四)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血液氧气浓度下降。
(五)除了肺部外,其他的部位也可能感染,包括甲状腺、眼睛、外耳、脾脏、肝脏、肾脏和肾上腺等,虽然肺外侵犯少见。
预防方法:
(一)感染HIV之病患如果CD4低于则须服用预防药物-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X),如对TMP-SMX过敏者,可使用Dapsone。另外已感染的病患在治疗后也必须继续服用预防药物,直到使用鸡尾酒疗法后CD4大于才可以停药。
(二)免疫功能不全或受损者避免直接触感染肺囊虫肺炎之病患。
(三)非HIV的免疫不全者,预防药物仍是建议TMP-SMX。
治疗方法与就医信息:
首选治疗与预防药物相同,仍是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不过由于这是种磺胺类的药,有些人可能会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要改用其他的替代药物,须由专家诊治。
长按指纹识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