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
徐国栋,王犇,刘伟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颈部肌肉注射作为干预性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猪病防治中常常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但若操作不规范、防治方案有缺陷,将导致群发性猪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的发生,这类疾病发生后,往往不能及时确诊,待到明确病因时猪群多已病入膏肓,不再有好的补救措施可以降低高死亡率。在此,笔者对猪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进行总结,以期养殖者在猪病防治中加以避免。
1猪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的概念和危害
1.1 概念
在猪病防治过程中因忽视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消*、使用劣质或过期药物、在同一部位频繁注射同类或不同类药物等不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颈部肌肉及其附近组织微生物感染、组织坏死和继发病的发生,从而使猪只出现体温升高、持久厌食、高死亡率的综合征,将其命名为“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组织微生物感染”的产生原因,有注射器具和注射局部不彻底消*或不消*、使用含有超量微生物的药物两类;“坏死”产生的原因,有药物的直接*性作用、药物中微生物感染的致病作用两类;“继发病”的产生原因,有注射局部感染后微生物向机体其它部位的移行性再感染、长久厌食造成免疫力下降后其它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致病两类,而不包括干预性治疗前的原发病因。
1.2 危害
多数情况下,猪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发生后,就其对猪只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而言,甚至可以取代人为干预前原发病因成为首要致死性病因,而此时原发病因对机体的损伤反已退居其次,但此时会经常伴有全身性药物中*和继发病的发生,以上四者(原发病因、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全身性药物中*和继发病)共同对猪只致病,将造成猪群的抵抗力显著下降,治愈率偏低。
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会导致颈部组织蜂窝织炎的发生,微生物的增殖、过多药物和坏死组织崩解后有*物质的扩散,这将直接影响到注射部位附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延髓、脊神经、消化腺(下颌腺等)、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淋巴结等,多种组织、器官将丧失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被感染,而多数情况下颈部组织的损伤是不可修复的,由此造成猪群的持久性厌食、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功能失调、发热、感染是猪群预后不良、群发性高病死率的最重要原因。
2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注射器具不消*、消*不严格
针头、针筒不消*,也有的养殖者注射前反复抽吸数次生理盐水、开水甚至自来水即实施操作,并未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消*”,这种情况在某些规模化场长期存在,所以猪群中经常出现有注射部位感染的病猪。
2.2 针头的机械性污染
连续注射时不更换针头、注射部位粘有较多粪污而未事先清洗和消*,污染大量微生物的针头会将微生物“接种”到颈部肌肉组织内造成人为感染。
2.3 注射伪劣或过期药物
注射的药物中含有大量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微生物及其*素,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本身不能杀灭这些微生物,注射过程即人工接种了大量病微生物及其*素,因此注射药物后猪群病情反而加重。
2.4 反复注射同类或不同类刺激性药物
常见于头孢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三氮脒、新胂矾纳明()、中药注射液等频繁、交替使用后。
3临床症状
……
……
本文全文见年12月刊,请注意,本文图片顺序与原文中所标序号并不对应,请参考文字说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