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炎症的临床表现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①红、②肿、③热、④痛、⑤功能障碍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1.发热:致热源引起体温升高。
2.白细胞增多:是炎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①细菌感染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②病*感染引起淋巴细胞增多;
③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引起单核细胞增多。
④核左移:严重感染时,末梢血中幼稚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的现象。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常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
4.实质器官的病变:心、肝、肾等器官发生变性、坏死。
第四节炎症的类型
一、炎症的临床分类
1.超急性炎症
①病程:数小时至数天;
②病变:变质为主;
③病例:青霉素过敏反应,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2.急性炎症
①病程:一个月内;
②病变:变质、渗出为主;
③临床病例:感冒,急性阑尾炎。
3.亚急性炎症
①病程:一个月至半年;
②病变:坏死、增生为主;
③病例:亚急性重型病*性肝炎。
4.慢性炎症
①病程:半年至数年;
②病变:增生为主;
③病例:慢性支气管炎。
二、炎症的病理学分类
(一)变质性炎症
1.概念:以变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
2.部位:常见于肝、肾、心、脑等实质器官。
3.病例:急性重型病*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渗出性炎症
概念: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1.浆液性炎:
①成分:血浆成分主要为小分子白蛋白;
②部位:皮肤、黏膜、浆膜、滑膜、疏松结缔组织。
③病例:皮肤Ⅱ度烫伤、带状疱疹、胸膜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等。
④影响:一般较轻,易于消退;但在特殊部位可引起严重后果。
2.纤维素性炎:
①成分: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
②部位:黏膜、浆膜、肺;
③病例和影响:
3.化脓性炎:
①成分: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②部位和类型: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
蜂窝织炎与脓肿的区别
③脓肿的继发病变:
①溃疡:皮肤、粘膜的脓肿向表面穿破,脓液排出后形成的较深的组织缺损。
②窦道:深部脓肿向体表、体腔或自然管道穿破,这种穿破组织的盲管状通道称为窦道。
③瘘管: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腔穿破,另一端向自然管道穿破,沟通两端的管道称为瘘管。
4.出血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三)增生性炎症
概念:是指以实质和间质细胞增生为主,伴有炎细胞浸润的炎症。
临床联系:大多为慢性炎症,少数为急性炎症。
1.非特异增生性炎
①成分:
实质细胞(被覆上皮、腺上皮);
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炎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②类型及部位:
炎性息肉:黏膜慢性炎症时,上皮组织或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带蒂的肿块。如宫颈息肉、结肠息肉、鼻息肉。
炎性假瘤:是指炎性增生时形成境界清楚的瘤样肿块,常发生在眼眶、肺。
2.肉芽肿性炎
①概念: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炎症。
②成分:巨噬细胞,演化细胞(风湿细胞、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伤寒细胞)
③类型及病例:
感染性肉芽肿: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结核(结核结节)、风湿(风湿小体)、伤寒(伤寒小结)、麻风(麻风肉芽肿)、梅*(树胶样肿);
异物性肉芽肿:异物长期刺激引起,如:手术缝线、石棉、二氧化硅、碎骨。
第五节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1.完全痊愈:再生修复,完全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痊愈:由肉芽组织修复,形成瘢痕。
二、迁延不愈
急性炎症转变为慢性炎症。
三、蔓延扩散
途径
1.局部蔓延
①概念:病原沿组织间隙、体腔管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蔓延扩展;
②病例:急性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肺炎。
2.淋巴道扩散
①概念:病原及*素侵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②病例:上呼吸道感染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足部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血道扩散
①概念:病原及*素侵入血液并在全身扩散。
②类型:
菌血症:是指炎症局部细菌侵入血液,血中可查到细菌但无中*症状。
*血症:是指细菌*素被吸收入血,出现全身中*症状但血中检不出细菌。
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液繁殖并产生*素,出现全身中*症状,血中可检出细菌。
脓*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除败血症表现外,还可引起器官(肝、脑、肺、肾)脓肿。
注:全身中*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乏力、头痛,血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