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是近代名人。在*治上,他是一个失败者,在学术上,他是一个成功者。
在学术方面,罗振玉知识渊博,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开拓,勤于笔耕,著作等身。他专门购置一幢三层小楼用于存放大量藏品资料,对金石文字的研究如痴如醉,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短,朋友形容罗振玉治学是“日夜不辍,坐拥书城”,在当时社会上享有极高威望,为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敦煌卷轴、殷商甲骨、西陲简牍、大库史料”,并称为“四大新发现”,罗振玉对这“四大新发现”都有重要贡献,尤其是甲骨文和大内秘档这两项,居功至伟。
图为:罗振玉
在*治方面,从光绪年间起,罗振玉就在清*府做官,忠君思想十分顽固。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以清朝遗民自居,长期侨居日本。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故宫前夕,他仍“奉召”入值南书房行走一职。九·一八事变后,他更是参与策划伪满洲国,并在“满洲国”中担任伪监察院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在*治上留下了污点。
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出生于浙江上虞县一个旧式书商之家,幼读私塾,聪颖善悟,16岁考中秀才。成年后在江西一个丘姓巨绅家教书。罗振玉终生热心攻读经史考据之学,精心钻研金石文字,在甲骨文研究和文物鉴赏方面卓有成就,著作甚丰。在*治上顽固复古,恪守旧制,反对改革,仇视革命,忠于清室的立场异常坚定。年9月,罗振玉应溥仪之召,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年,罗振玉携眷属定居旅顺太阳沟的扶桑町,即今洞庭街,盖了一座藏书楼和一座住宅,幻想依靠日本势力伺机复辟。尔后,在旅顺与郑孝胥等一起参与策划建立伪满洲国的一系列阴谋活动。先后在长春任伪满洲国参事府参事、伪监察院院长等职。年退职回旅顺,致力于整理刊行所藏古文化史料。主要著作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年6月19日,罗振玉病故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罗公馆。
罗振玉和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最有成就的两位国学大师,他们创立的“罗王之学”以安阳之商朝甲骨、敦煌之汉魏简牍、千佛洞之唐宋典籍文书等出土新资料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一千余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果。罗振玉和王国维还是儿女亲家,但是,晚年失和。以上只是前言,本文要说的是罗振玉的耳鼻咽喉科疾病。
图为:王国维(左)和罗振玉(右)
据《罗振玉与杭州的缘分》一文记载,光绪七年(),罗振玉16岁,这一年3月,罗振玉的父亲带着罗振玉兄弟3人,回乡应试。在路上,罗振玉患了喉咙疾病。到杭州之后,就在杭州的板儿巷邵家店(今建国南路)租房暂时住下。罗振玉的喉疾越发严重,一度甚至水米不进达19日之久。而且,眼看就要错过试期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由于慈安太后归天,全国发丧,考试日期推迟到了5月份。因此,罗振玉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在杭州治疗。那时,在杭州有一位淮安名医,名叫吴朴臣,他为罗振玉诊脉后,“下以大*,乃能饮食”。不久,罗振玉就恢复了健康。也就是在这一年,罗振玉考中了秀才。
图为:罗振玉及家人
笔者对这段文字非常感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对罗振玉的喉疾感兴趣。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罗振玉16岁时,在杭州患过一次喉咙疾病,一度曾水米不进达19日之久。按照现代医学知识,这是什么病呢?
在另一篇关于罗振玉的传记中,也有类似记载:罗振玉自幼体弱多病,7岁开始入家塾读书,7岁起,常发项间腺肿,往往水浆不得下咽,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进度,但祖母教育非常严格,除非生病卧床不起,否则必须天天读书……年,罗振玉16岁,他刚开始学做八股文。这一年3月,长兄次兄赴上虞应童子试,这时他的八股文仅能成半篇,也跟着去了考场。到了杭州喉病大发,近两旬水浆不进,恰值孝贞皇后丧,试期延至5月,他也有幸参加了考试,榜发后,竟位居第7名,而长兄却排在第24名。
图为:年6月21日在京都圆山公园举行的罗振玉送别会,前排正中为罗振玉,二排右四为内藤湖南
根据这两段文字,笔者试着分析如下:“罗振玉自幼体弱多病,常发项间腺肿,往往水浆不得下咽”。虽然笔者不知道什么是“项间腺肿”,但是,估计可能是急性扁桃体炎,因为体弱多病,罗振玉每年要反复发生几次急性扁桃体炎,严重时,“往往水浆不得下咽”。16岁那一年,罗振玉去杭州赶考,由于旅途劳累,“喉病大发,近两旬水浆不进”。“两旬”是多少天呢?字典上说“十日为旬”,两旬就是20天。因为喉疾,将近20天水米不进,这又是什么病呢?笔者估计,这一次是因为急性扁桃体炎并发了扁桃体周围脓肿。
什么是扁桃体周围脓肿呢?根据耳鼻咽喉科教科书的介绍,扁桃体周围脓肿(peritonsillarabscess)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称为扁桃体周围炎,继之形成脓肿,称为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常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在扁桃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以上,一侧咽痛剧烈,可以反射到同侧耳部,吞咽时加重,张口困难,流涎,言语不清似口含食物,全身不适。检查时可见咽粘膜充血,一侧(患侧)软腭充血肿胀显著。脓肿常位于扁桃体上极与舌腭弓之间,该处明显膨隆,软腭及悬雍垂被推向对侧。
对于扁桃体周围脓肿,确诊之后,可以切开引流。为防止复发,可以施行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周围脓肿经手术切开引流后2-3天可以康复,如果不切开引流,脓肿也有自行破溃的可能,但是,时间要长,这就是为什么罗振玉的喉疾持续了20天(两旬)之久的原因。在清朝光绪七年(),医院,即使有,罗振玉的家人也不会相信西医。因此,对于罗振玉的喉疾,请来的是淮安名医吴朴臣,吴朴臣为罗振玉诊脉后,“下以大*,乃能饮食”。罗振玉恢复了健康。
图为:扁桃体发炎
据笔者估计,罗振玉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是经过自行破溃而痊愈的。如果脓肿经久不愈,可以并发咽旁脓肿,化脓性颈淋巴结炎,颈静脉血栓形成、脓*败血症等。
笔者对中医了解不多,上大学时只学过一些皮毛。中医称扁桃体周围脓肿为“喉痈”,称急性扁桃体炎为“喉蛾”。根据祖国医学“上病下治”的理论,对于“喉痈”可以采用生大*以开水冲服,有很好的疗效,这就是为什么吴朴臣为罗振玉“下以大*”,使罗振玉恢复了健康的原因,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当年中医也认为罗振玉的喉疾是“喉痈”。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分析,不一定正确,就算是一家之言吧!
罗振玉是语言文字学家、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他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甲骨文的收集研究、铜器铭文的编纂印行、简牍碑刻等古文字资料的搜罗与刊布等方面。
在近代中国,当史学界人士谈到“甲骨学”成就时,往往会提到“甲骨四堂”,即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董彦堂(作宾)、郭鼎堂(沫若),其中公认罗振玉起步最早,功劳最大。
光绪廿六年以前,中国人不知道有甲骨文。一位姓范的古董商收集了数百片甲骨来到京城,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慧眼识宝,立刻以每字四两纹银的代价悉数收购,此事轰动京城。年王懿荣死于国难,王氏后裔将重金购买的甲骨出售,几经转折,一部分落入英国人哈同手里。甲骨文乃国之瑰宝,岂容落入外人之手,于是,罗振玉拍案而起,不惜工本,一面派专人去河南求购,一面派亲戚至安阳采掘。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罗振玉共收集甲骨3万余片,为中国收藏甲骨文之最。后来,他专门潜心研究、整理,撰写了《殷墟书契著华》等专著,为甲骨文字提供了最完善的资料,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图为:甲骨文
历史是公正的:一个人有过错误,历史不会忘记;对于这个人的功绩和贡献,历史也不应当忘记!
(医院王荣光教授的《古今名人与耳鼻咽喉疾病》一书(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未经王荣光教授授权禁止其他媒体转载)
欢迎